首页

08.思緒如何自行思考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你可知有句俗話是關於禪宗禪修、藏傳佛教禪修以及內觀禪修的?嗯,你可能不會知道。這句俗話意在傳達出這三種佛教禪修傳統的差別:內觀著重於正念;藏傳佛教通常是把心念導向視覺心像;至於禪宗,有時則是以默想公案這些機鋒來靜坐。

這句俗話就是:禪宗禪修適合詩人,藏傳佛教禪修適合藝術家,內觀禪修則適合心理學家。

就如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的刻板印象,這句話誇大了彼此的差異。不過,這仍指出一個鮮明的重點:內觀的主要方式「正念靜坐」,是研究人類心智的絕佳途徑。至少,這是研究一個人心智的絕佳方式,而這個人指的就是「你」。你坐下來,讓內心的塵埃落定,接著觀看自己的心智如何運作。

當然,嚴格來說,這不是心理學家在做的事。心理學是科學,而根據定義,科學要能產出可公開觀察的數據和實驗結果,讓所有人都看得見。相對來說,當你觀看自己的心智,你看到的東西就只有你自己看得到,別人都看不見。這些東西嚴格來說並不是科學數據,所以當你在靜坐時,你並不是實驗心理學家。如果你從靜坐狀態中脫出,然後宣稱自我並不存在,這並不能做為科學證據。

若要說科學和靜坐之間有任何關係,會是以別種方式運作。對自己的心智進行靜坐式觀察,並不能證成任何理論,反而是理論有助於證成對心智的靜坐式觀察。靜坐期間,如果你看到的東西符合心智運作的可信科學模型,那麼你就比較有理由相信,靜坐有助於你清楚看見自己的心智活動。

就拿心智的模組模型來說吧。基於科學,我們應該認真看待它。如果模組化心智確實是心智的正確圖像,而如果內觀禪修確實能讓我們洞見心智的運作,那麼,你或許會期待靜坐能讓我們瞥見模組化心智的運作。

我認為靜坐能達成這個目的。

人們在正念靜坐時的某些體驗,在模組化心智的參照下確實能說得通。我所要談的不只是頓悟──那種在閉門靜坐數個月之後突然獲得的啟蒙,例如突然了解到沒有所謂的自我。我還要討論的是,在靜坐的道路上,藉由哪些實驗性步驟,或許終究能踏上開悟之境,而且是更普遍共通的頓悟。

其中這個步驟,是大家最常有的靜坐經驗:發現靜坐真的很難,因為我們的心智拒絕停留在同樣的狀態。一如我先前所言,看到自己的心智在流動,就是看到佛陀在挑戰「自我」的傳統概念時,所談及的部分內涵。也就是說,倘若有所謂的CEO自我,那麼這個自我所顯示出的心智圖像,會與模組化心智驚人的一致。

要理解我所說的意思,只要跟著以下四個簡單步驟即可:

一、坐在墊子上。

二、努力把心思集中在呼吸。

三、心思一直無法集中(這步驟最簡單了)。

四、留意究竟是何種思緒讓你無法集中,這些思緒可能跟年齡等因素有關。



但是讓心智無法安定的幾個最常見的例子會是:

一、假想自己要是跟迷人的男同事或女同事約會,會是什麼情況。例如自己可能會講出哪些風趣或討喜的話,或是用哪些方式讓對方驚豔。

二、想著自己昨天遇到對方的情景,很想知道對方所說,是否就是自己所希望的。

三、想著自己跟情敵相遇時,對方一些無禮的小動作。

四、立即陷溺在復仇的幻想裡,恨不得對方那些粗鄙和卑劣的手段暴露在大眾面前,讓他可恥得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五、假想自己在過完辛苦的一天,在不斷幻想如何擊垮敵手之後,回到家中喝杯啤酒慰勞自己。

六、回想昨天自己揮出那漂亮的一桿,把球打進第十八洞,技驚四座。當然,還有你事後隨口說了幾句機智風趣的話,逗得大家笑聲不斷。

七、擔心明天交不出簡報。

八、擔心在幼稚園的女兒,或是因為昨天沒有打電話給老母問安而感到罪惡。

九、你所謂的朋友沒能幫你的忙,而你卻經常幫對方同樣的忙,這讓你氣惱。

十、想著待會兒跟另一位朋友吃晚餐時,可以大肆發洩一下對前一位「朋友」的不滿。等等等。



這裡有三種不斷重現的主題。

第一,這些思緒都跟過去和未來有關,而非現在。當你擁有這些思緒時,唯一沒在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真實世界中,專注在當下真正發生的事情。

第二,這些思緒都跟你有關。在預設模式下,我們所想的,主要都是指向自我的思緒。這並不令人驚訝,畢竟天擇所設計的大腦,關注的就是我們自身利益(至少是天擇所認定的「利益」)。

第三,這些思緒大多跟其他人有關。這一樣不令人驚訝,畢竟人是社會性動物。確實,結果情況是,預設模式網絡、經過大腦掃描確定的「心智網絡理論」(大腦中涉及思考其他人在想什麼的部分),兩者之間有為數頗多的重疊。

還有第四個主題,是這些心智漫遊幾乎共通的東西。你有認出來嗎?

提示:本書前兩章都在談的東西。

沒錯,就是模組!儘管讓你遠離直接經驗的思緒列車可以帶你到很多不同的地方,但這些地方幾乎都位在前述某種心智模組的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就演化而言,這些模組非常有意義:專門處理吸引並保有伴侶、用來提高你的地位(這可能意味著貶低對手)、照顧親屬、照料你的友誼(包括確保彼此是互惠的,而且你沒有受剝削)等等。

上述讓心智無法安定的例子中,有個格外醒目的例外,似乎無法自然融入主要模組。那就是第五個例子:期待自己喝杯啤酒好好慰勞自己。據推測,演化並沒有為我們建立一個「啤酒飲用模組」。但是啤酒和許多其他娛樂用藥物一樣,是一種圍繞著演化邏輯的發明:它做的事情有助於我們祖先散播基因,因而得以直接進入要更費勁才能啟動的獎勵中心。

當你的心智在遊蕩,這感覺可能就像是⋯⋯嗯,就像是你的心智在遊蕩,如同沿著模組的地景在閒逛並進行採樣。心智先沉迷一個模組一段時間,接著又轉向另一個模組。但若換一個方式來描述,就是實際上有不同的模組正搶著要得到你的注意力。當心智從一個模組「遊蕩」到另一個,實際上就是第二個模組已經獲取足夠的力量,把你的意識從第一個模組那裡拉開,爭取控制權。

我絕對不是要你在這兩種觀看心智遊蕩的方式中選擇一種。目前我只想提出兩點:

一、堅信心智模組化模型的心理學家,往往傾向第二種觀點。認為意識沒有選擇模組,而是如第六章葛詹尼加所說:「在眾模組中,某個模組脫穎而出,贏得意識認可。」

二、如果你持續進行內觀禪修,並緩慢地、逐步聚焦在你的呼吸上,或許會逐漸靠近第二種假設:情況似乎越來越像是,你的心智並非在自己的領土上遊蕩,而是遭入侵者劫持。

最後,這些模組似乎不會像劫持犯那樣劫持心智。思緒會浮現,但不會占據你的注意力太久,你的意識會回到你的呼吸。思緒無法把你帶走,列車會靠站,而你會站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