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萬物歸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佛教觀點中,感受未必一定要是正面或負面的;反而是,瀰漫在我們對世界理解中的「感受基調」可以是正面、負面或中立的。人們可以爭論,真正中性的感受基調是否應該被稱為感受基調。但無論如何,可以公道地說,佛教心理學的普遍偏向,是去強調正面或負面的感受,會以微妙或不那麼微妙的方式,去塑造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與反應。↑

貪加上瞋等於癡,這個「等式」的邏輯在某種意義上與佛教邏輯的一般表述相反。這個「等式」的廣泛解釋是:渴望和厭惡會導致妄想,也就是對世界真正本質的無知。但是,佛教對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一般表述卻是反過來說:無知和妄想(例如未能看到無常的普遍性,或是未能看到無我或空的真相)會導致渴望和厭惡。我自己的觀點是,即使這兩種表述都太簡化了,這個「等式」是為了捕捉因果關係的實際方向,而不是要取代原有的表述。我還認為,至少在某些情況下,靜坐過程的動態暗示著「等式」所意味的因果關係方向。也就是說,正念觀察並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克服渴望和厭惡,是人們克服無知與妄想過程的一部分,因而獲得對於無常、無我和空等概念的經驗性理解。↑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