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 丹麦人袭来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定,她是于何时回到英格兰的。但是,在1034年前后,她在挪威的摄政生涯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是年,她连同其子斯韦恩一起被驱逐出境。此后不久,斯韦恩便撒手人寰。因此,在克努特死时,埃尔夫吉富很可能已经回到了英格兰。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1036年6月之前,她必然已经返回了英格兰。从一封在德意志宫廷中所写的书信中,我们可以找到她与埃玛之间斗争的蛛丝马迹。埃玛派人去见她的女儿贡尼尔德,向她抱怨埃尔夫吉富的所作所为,“你那可怜而又邪恶的继母想用欺诈的手段从你的哥哥哈撒克努特手中抢走这个王国。她组织所有要人参加大型聚会,时而摇尾乞怜,时而重金贿赂,非常急切地想要拉拢他们。她还想要他们向她本人和她的儿子宣誓效忠”。据埃玛的信使说,埃尔夫吉富的宴会并不成功,“人们不但未以她所期望的方式答应她,而且自愿派出使者联络哈撒克努特。至于你的兄弟哈撒克努特,他很快就会回到他们身边了”。

但这似乎是埃玛一厢情愿的想法,哈撒克努特仍没有回归的迹象。与此同时,哈罗德的势力则明显有所增长。这一点从当时流通的货币中可见一斑。在这个时候,英格兰币制相当复杂。每一枚硬币上不但会铸上国王的名字,而且还会铸上地名。因此,我们不但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哪些货币是哈罗德所造,哪些则是哈撒克努特所造,而且,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二人各自控制多大面积的领土。最初,二者的势力范围是以泰晤士河一线进行分割的,而这也是在牛津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地理的维度上看,印有哈撒克努特名字的货币所覆盖的范围逐渐缩小,而印有其对手哈罗德名字的货币所覆盖的范围却在逐渐地扩大。1036年,支持哈罗德的力量已然越发强大。在某个时刻,他甚至派人前往温切斯特,夺走了埃玛手中的珍宝。按照《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说法,他们拿走了“克努特大王最宝贵的财物”,甚至可能还包括加冕时所需的王冠。在嫁给两位英格兰国王之后,埃玛一直紧握权柄。此时,因为她的儿子至今仍未现身,埃玛的好日子好像马上就要到头了。也一定就是在此时,她才忽然记起,她还有两个正在英吉利海峡对岸流亡的儿子。24

当然,未来的虔信者爱德华和他的弟弟阿尔弗雷德此时仍居于诺曼底。据我们所知,在克努特刚刚死去的那段时间里,没有一个英格兰人(尤其是他们的母亲)考虑过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选为王位继承人。诺曼史学家瑞米耶日的威廉告诉我们,一听到“期待已久”的死讯,爱德华便“立即”动身前往英格兰。但是,瑞米耶日的记载可能并不准确。这是因为,他是在20年后对这件事做的记录,而且他向来不关心时间表的细致与否。他所叙述的那段历史更可能发生在1036年的秋天。此时,埃玛似乎已经向她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儿子求助了。她想做最后一搏,改变自己陷入颓势的政治命运。

瑞米耶日的威廉记述道:当时,爱德华组建了一支包括40只舰船的船队,满载着士兵,扬帆驶往英格兰。尽管瑞米耶日极力为其掩盖,但这一举动的确是爱德华企图用武力争取英格兰国王的宝座的体现,很明显,他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爱德华在南安普敦(Southampton)安全登陆,但旋即被一支庞大的英格兰军队拦住了去路,战斗在所难免。我们猜想,当时,爱德华是胜利的一方。但是,他也就此推断,此后胜机渺茫:“他看出,没有更强大的军队,不可能夺回英格兰。之后,他掉转船头,带领着满载着战利品的船队驶回了诺曼底。”25

可以设想,爱德华是奉母之命才演了这一场争权戏。其原因有二:第一点,按瑞米耶日的威廉所述,他笔下的主人公选择了南安普敦作为他的登陆地,很明显,这个港口最有利于他与身在温切斯特的母后埃玛会合,因为这两个地点距离不远;第二点(也是更令人信服的一点)是,在《埃玛王后颂》中,埃玛曾用很长篇幅来否认自己曾鼓励儿子从诺曼底回到英格兰。这篇颂词的匿名作者写道,确实曾有一封以她的名义写好的书信被送到了她的两个儿子手中。但是,这封信是伪造的。事实上,这封信是她的政敌哈罗德所写。《埃玛王后颂》在这一问题上的极力坚持,恰恰证明了这就是事实。无论埃玛多么想要掩盖事实,她显然在推动自己的儿子回国一事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6

同样地,1036年秋,阿尔弗雷德也决定穿越英吉利海峡前往英格兰。其方式、原因和出行时间皆不详。从《埃玛王后颂》中的记述来看,仅有数人随行。按照《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说法,他此行只是去看望母亲。与之相反,瑞米耶日的威廉却认定,阿尔弗雷德率领大军,野心勃勃,似有所指。27后世的英格兰编年史家们则认为,阿尔弗雷德是在爱德华前往南安普敦的同时从维桑(Wissant)前往多佛尔(Dover)的。多数当代史学家则认为,阿尔弗雷德是在他哥哥远征失利后才出发的。关于阿尔弗雷德的这次冒险的记载,各种文献在细节的描述上出入都很大。这是因为,所有当时在英格兰的史学家都不想和这次事件的后果扯上关系。然而,所有提到了此事的史学家都一致认为,在阿尔弗雷德及其随行人员到达英格兰后不久,他们便与戈德温伯爵会面了。

正如我们所见,在克努特死后,戈德温一直是王后埃玛的主要盟友,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里的话来说,戈德温是“她最忠实的支持者”。但那是因为,和埃玛一样,戈德温一直坚信,哈撒克努特即将回国。一旦这一希望变得渺茫,戈德温也必然会变得摇摆不定。他最终决定转而支持哈罗德。他之所以怀有二心,很可能是因为,埃玛想要将爱德华和阿尔弗雷德扶上王位。戈德温是丹麦人征服英格兰的主要受益人,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就是这次征服的受害者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如果说,这些人还想算旧账的话,他就更反对他们继承王位了。作为一个克努特的宠臣,他只能指望在克努特的儿子的手下官运亨通。如果继承王位的不是哈撒克努特,那也只能是哈罗德。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向哈罗德示好,并弥补自己曾经倒向另一派的过失。1036年秋,阿尔弗雷德的到来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时机。28

尽管一些当代评论者对此事含糊其词,但对于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我们所能查阅到的资料则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埃玛王后颂》的作者与瑞米耶日的威廉都认为,戈德温会见了阿尔弗雷德,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保护之下。《埃玛王后颂》写道,这一行动改变了后者原定的计划,不再前往伦敦,而是转道前往吉尔福德(Guildford)。阿尔弗雷德及其随从们在此处受到了盛情款待。其间酒食丰盛,每人都分别住在不同的房间中。就在这个晚上,他们遭遇了攻击,并且都被控制住了。《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编写者在这件事上很是悲情,“ 这些人中,有的被卖掉换钱,有的惨遭杀害,有的遭到囚禁,有的被弄瞎了双眼,有的被切断手足,有的被剥掉头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编写者慨叹道,这的确是自丹麦人征服以来,在英格兰发生的最残忍的一次暴行。阿尔弗雷德虽然幸免于难,但也锁链加身,被送往剑桥郡(Cambridgeshire)的伊利(Ely)继续囚禁。在那里,他的双眼也被弄瞎,并被交给当地僧侣看护。在不久以后的1037年2月,阿尔弗雷德因伤口恶化而死。他被葬在这个城镇教堂的墓地里。29

毫无疑问,戈德温正是这场屠杀的幕后黑手。在其中一个版本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编写者十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