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 命运的人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也描述了他们一边拉起外衣,一边涉水登船的场景。

然而,当哈罗德及其手下横渡英吉利海峡时,他们却遭遇了风暴,差一点就船毁人亡了。此事不但在挂毯中有所暗示,而且在所有历史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因为上帝的眷顾,他们逃脱了葬身海底的厄运,最终在蓬蒂厄(Ponthieu)的海岸登陆了。蓬蒂厄是夹在诺曼底与佛兰德之间的几个小郡当中的一个。这显然不是他们计划中的目的地。挂毯上的画面表明,哈罗德刚一登陆,就被蓬蒂厄的统治者居伊伯爵俘虏,并被送往博兰城堡(castle of Beaurain)监禁起来。据普瓦捷的威廉记载,这种强盗行为在蓬蒂厄并不鲜见。在拿到大量的赎金之前,居伊伯爵打算一直把哈罗德及其随行人员扣押在此地。8

随后,场景转到了诺曼底。不知怎么地,哈罗德登陆的消息传到了威廉公爵那里。哈罗德很可能自己想办法给公爵捎了信。在巴约挂毯里的一个令人有些疑惑的场景里,一个留有小胡子的信使出现了。这种胡子暗示了他是一名英格兰人。在稍后的一本史书当中,伯爵则是在贿赂了一名狱卒之后才将自己身陷囹圄的消息告知了威廉公爵。无论消息是如何传出去的,威廉一得知哈罗德被困,便立即派出使节前往蓬蒂厄,要求释放哈罗德。瑞米耶日的威廉表示,居伊伯爵受到了压力,而这一点似乎是完全可信的。这是因为,在1054年的莫特默尔,居伊伯爵曾经被俘,直到其发誓效忠于诺曼底公爵后才被释放。普瓦捷的威廉显然读过瑞米耶日的书,但他坚持认为,居伊其实是自愿配合的,并因此得到了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报酬。无论他是受到了胁迫还是被贿赂了,居伊伯爵最终将哈罗德带到了诺曼底边境的厄镇,并将他交给了威廉。在威廉的护送下,哈罗德伯爵及其随从来到了威廉位于鲁昂的舒适的宫殿中。9

所有的文献都表明,哈罗德在诺曼底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有两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首先,根据普瓦捷的威廉的详细记载以及巴约挂毯的大段描绘,威廉在布列塔尼打了一仗。这场战斗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并不算成功。哈罗德陪同其主人参加了战斗。巴约挂毯描绘了他在圣米歇尔山附近英勇营救威廉的士兵的情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就在他停留在诺曼底的这段时间里,哈罗德发了一个誓,支持威廉对英格兰王位的主张。据普瓦捷的威廉记载,在图屈埃河畔博讷维尔(Bonneville-sur-Touques)的一次特别会议上,伯爵发了这个誓。10挂毯上的画面显示,伯爵是用手按着圣物发誓的。11

这就是各种文献中有关哈罗德造访欧洲的故事的描述。尽管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不尽相同(例如,哈罗德在哪里宣誓,宣誓的时间是在布列塔尼战役爆发前还是之后),但所有的编年史家和挂毯的制作者都一致认为,这个故事的内容就是这样的。12然而,他们关于这件事为何会发生的说法却大相径庭。

据诺曼编年史家所言,宣誓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哈罗德之所以横渡了英吉利海峡,是因为他受虔信者爱德华之命,前来确认威廉是否有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意愿。例如,瑞米耶日的威廉说道:


依照上帝的意愿,英格兰国王爱德华没有可继承王位的子嗣。他曾派遣坎特伯雷大主教罗贝尔将威廉选为继承人,以继承神赐予爱德华的王国。他后来又派他手下享有最多财富、最高荣誉和无上权力的哈罗德伯爵前往指威廉那里。因为威廉即将领受王位,爱德华命伯爵向公爵宣誓效忠(fealty)。而且,根据基督教的传统,他用誓言(oath)来保证自己的忠诚。13

普瓦捷的威廉自然赞同这一说法。他十分尊崇瑞米耶日,甚至一字不差地抄了其中一部分的叙述:哈罗德是受命前去保护爱德华的接班人威廉的。后世所有的诺曼编年史家也纷纷附和。12世纪20年代,奥德里克·维塔利斯说:“真相是,爱德华早已宣布,他打算将整个王国传给他的亲戚诺曼底公爵威廉,并且在英格兰全体国民的同意下,让威廉成了他的继承者。”14

但是英格兰人对此却不能苟同。那时,他们似乎更愿意保持沉默。《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并未记录1064年所发生的事件,而它关于1065年各事件的记载则是从8月份开始的。尽管《爱德华王传》的作者发表了两条评论,可能多少涉及此事,他也没有明确提及哈罗德之行。然而,后世的英格兰人并没有三缄其口,他们开始直接否认诺曼人的说法。例如,根据马姆斯伯里的威廉所言,12世纪初,一些英格兰人坚称,哈罗德伯爵从未有过访问大陆的打算,他之所以渡过了英吉利海峡,是因为在钓鱼时被意外刮到了那边。15

总体而言,坎特伯雷僧侣厄德麦(Eadmer)的描述更为可信。他生活在12世纪初。据厄德麦记载,哈罗德确实曾自愿去诺曼底,但他这样做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动机。他此行的目的是接回两个一直在威廉宫廷里做人质的亲戚。这个说法更为可靠,因为事实正是如此,就连普瓦捷的威廉也承认这些人质的存在。在1051至1052年的那段危机当中,戈德温家族曾将两名族人当作人质交给虔信者爱德华。厄德麦指出,他们是伍尔夫诺思和哈坎。前者是哈罗德的弟弟,后者则是哈罗德死不足惜的哥哥斯韦恩伯爵的儿子。他们最有可能是在1051年9月被交给虔信者的。当时,戈德温家族势力崩塌,斯韦恩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在随后的一年中的某一天,他们显然被移交给了诺曼底方面。最大的可能是,在访问英格兰后,威廉亲自把他俩带回了自己的宫廷。16

那么,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哈罗德是被派往诺曼底以兑现爱德华先前的承诺,还是他负有自己的使命,试图带回长期遭到扣押的亲戚?我们应当相信普瓦捷的威廉,还是应当相信厄德麦?这两个人的特点并不能帮助我们做出取舍。普瓦捷的威廉所生活的年代距离事件的发生日期更近,他还详细地描述了哈罗德到访的细节。他似乎十分了解这个宣誓仪式,不仅说出了仪式最有可能举办的位置,还附上了据称是伯爵所承诺的条款。根据普瓦捷的说法,哈罗德首先发誓,在爱德华的王廷上,他将会为威廉发声;其次,在国王去世后,他会动用他的财富和影响力,力保公爵成功继位;再次,伯爵承诺,自己将会出资加强多佛尔城堡的驻防,供威廉所用;最后,他还将听从公爵的指挥,在英格兰的其他地方同样建立起要塞并储备粮食。17

但是,尽管厄德麦是一位后世的作者,他显然也知道很多。他一个人就说出了两位戈德温家族人质的名字,并提供了其他颇具说服力的细节(例如,他知道哈罗德在蓬蒂厄登陆河口的名字)。厄德麦也详细地描述了伯爵所立的誓言。他也提到,哈罗德保证,要在个人层面上支持威廉,并且愿意为多佛尔的布防提供个人支持。除此之外,他还补充了一条,表示哈罗德方面将会用联姻来巩固这一决议。在这一联姻关系里,哈罗德的妹妹将会嫁给一位诺曼底的要人,而伯爵本人则会迎娶公爵的一个女儿。18

但与此同时,普瓦捷与厄德麦显然各有偏见。普瓦捷明显希望尽可能强调诺曼人对英格兰王位要求的合法性。他坚称,哈罗德“以十分清晰的语句宣了誓,他的这一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志的”,“正如到场的那些最优秀、最真诚的证人所说的那样”。这位史学家如此强力的断言立即引发了我们的怀疑,令我们倾向于相信厄德麦的表述。厄德麦则称,哈罗德意识到自己身处困境,他的承诺实际上是在胁迫之下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