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大家都知道,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会大大促进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商业。可是在它开通仅仅 5 年以后,资本主义的扩张就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衰退。铁路的修筑曾经将资本主义由 1826—1847 年的衰落中解救出来。1848—1873 年,通过铁、钢和煤生产的突然大量增加,它又促进了新的发展。1873 年,在扩张之后又是一轮衰退期。大家把这次衰退的影响称为“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经济学家对于这个现象的普遍性有不同的意见,说它在每一处不是同样广泛和剧烈。有的学者说它根本不曾发生。可是资本累积的速度和性质的确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改变,甚至一直到现在还余波荡漾。大萧条引进了资本主义与世界其他部分遭遇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好战的资本主义,愈来愈猛烈地侵蚀贡赋和亲属关系的生产方式下的种种社会安排。它将以不同方式组织的资源和劳动力,引进一个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支配和渗透的大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各附属部分被强迫或鼓励生产特殊的商品,而一切都在资本累积的核心过程中发展和销售。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造成这一改变的有若干因素。由于在欧洲实际的工资增加,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原料的成本又上涨,获利率于是下降。为了减少成本,投资加强生产的手段,但这件事迟迟才发生。很可能当时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推动由蒸汽机技术,迅速改变为以用汽油和电力驱动的内燃机和涡轮为基础的新技术。新出现的化学工业在其初生阶段也是如此。
工业的迟滞在地理与政治方面也有所体现。迟滞下来的是由蒸汽驱动的英国工业,而美国和德国逐渐在新的工艺技术基础上扩展其工业。英国失去了世界工厂的主导地位。到了 1870 年,它只拥有世界蒸汽动力的四分之一,生产的钢也不到世界钢产量的一半(Hobsbawm,1969:134)。在 1880—1890 年,美国的钢产量超过了英国的钢产量。在接下来的 10 年内,德国的钢产量也超过了英国(Barratt Brown,1970:82)。英国的“魔鬼工厂”仍在伯明翰和谢菲尔德(Sheffield)努力增产。“针线街上的老妇人”(The Old Lady of Threadneedle Street)英格兰银行,仍然是全世界金融交易的中心。大英帝国仍然称雄四海。可是英国已不再是世界工业的领袖。它只不过是众多工业化国家中的一个而已。
大萧条因而是资本主义累积的一个危机,因为它影响到发动这个过程的国家并改变它与世界其余地区的关系。它引发了一场英国的霸权危机。之后,支持英国继续繁荣的主要不是它本身的工业能力,而是其过去成功事业的回报。使英国在国际竞争中不落后的是它对印度的控制。印度的棉花和纺织品愈来愈多地卖往美国、欧洲大陆和日本,为大英帝国系统提供盈余。印度的棉花和纺织品贸易在 19 世纪下半叶由 400 万美元上升到 5000 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本地费用”。这是英国向印度征的税,以支付英国统治印度的花费,以及殖民地英国政府所举债务的利息。这种“本地费用”在 19 世纪最后 25 年,由 7000 万英镑上升到 2.25 亿英镑(Barratt Brown,1970:85)。这些款项的流动维持了英国作为金融中心的优越地位,但在国际上的领导权却落入他人之手。
同时,欧洲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突然从美国和俄国大量进口小麦,导致农产品价格骤降。美国扩张进入大平原与俄国开垦东南大草原,都增加了小麦的供应量。修筑铁路以及汽船和大帆船日益频繁地横渡大西洋,均使运输大为改良,也引起运输成本的迅速下降。1869—1879 年,运输 8 蒲式耳的小麦由芝加哥到利物浦,平均花费为 11 先令,可是到 1902 年已下跌到 3 先令以下(Bagwell and Mingay,1970:75)。这个情形动摇了欧洲农业的根本,并加速了前往南北美洲的移民。
其结果是若干欧洲资本主义的国家,在这个机会日益减少的时期,着手努力找寻新的投资和市场。它们互相激烈竞争,想要控制供应廉价原料和劳力的区域。在美国和俄国,同样的原因推动扩张、殖民和巩固整个大陆。国内日增的不满情绪和国外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又驱使各国运用政治手段以求扩张,也就是从事帝国主义的政治活动。这些政治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共同为争取国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努力,以团结国内不满意和互相斗争的阶级,而同时使“母国”可以优先取得市场与资源。大萧条刺激了欧洲国家在国外的扩张:非洲被瓜分;在亚洲建立新的殖民地;在太平洋地区殖民。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欧洲各国在国外所取得的领土增加了 3 倍。资本主义的累积因而恢复,只不过是断断续续。资本利用 19 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的新运输工具,着手为欧洲的市场开发“热带”的农产品和原料。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