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用有效的标准衡量实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01 什么是有效实践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

雄心勃勃的“潜在”创业者

某天晚上,朋友给我发微信:“你还记得翔子吗?他最近得了抑郁症。”

“嗯?前段时间他还跟我说他的创业新项目来着,没感觉得了抑郁症啊。”

“是啊,但是他最近好像状态很差,已经离职了。他老婆说他状态一直不太好,本职工作也一直不太适应,可能压力比较大吧。”

翔子是我的老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当地的国企,工作待遇不错,岗位在外人看来也稳稳当当,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太太。按理来说,早就过上了平静、自足的生活。但是他似乎始终都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常常提起自己要逃离体制内,奋斗出一番事业。过去的七八年里,他几乎每年都要来北京一次,每次来都说要考察一下北京的商业,想找一个好机会做一下自己的创业项目,而且对自己考察的项目如数家珍,还会让我给他提提建议。但是每次他回去之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启动创业项目。经历漫长的沉默期后又会给我发一个新的资料,说之前的项目他考虑了一下,不靠谱,问我新的项目如何,是不是更值得做。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年都要重复一次,后来我实在忍不了了,就直接跟他说:“你考察得够多了,找一个中意的项目先试试呗。”两年前的一个项目几乎要到了开干的边缘,他突然跟我说自己的人脉和管理能力还是不够,想先读个MBA铺垫下。结果还没等到MBA毕业,就听到了这个消息。

其实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与翔子类似的人,从想到干之间的信息传导特别长,花大量的时间想、大量的时间问、大量的时间看,可到了临门一脚,却突然停了下来。仿佛眼前的事情配不上自己的梦想,继而进入新的彷徨;又好似一个勤奋到自我感动的学生,以准备不足为名迟迟不肯迈进考场的大门,自然永远无法用成绩证明自己。长期的意志与行为的错位,会让他始终处在焦虑与不安当中。

迷茫中的“潜在”知名编剧

曾有一名叫倩语的听众给我发私信,谈到了她关于未来规划的困惑:

辂姐姐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正处于人生最迷茫的十字路口,想听听您的建议。我的理想一直是当一名编剧,但是我上的却是师范大学,现在毕业了,父母希望我当一名老师。可我觉得当老师不足以发挥我的才华,我很喜欢看电影,更喜欢剖析里面人物的性格与关系,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知名的编剧,写出厉害的作品。如果当老师,我就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但是现在当编剧,父母也不支持我。我现在该怎么办,是去当老师还是坚持梦想?我觉得很迷茫。

倩语

看到倩语的私信,我深深体会到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焦虑与迷茫。但是当一名老师也未见得真的会断了她的编剧梦,当年明月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但是他通过在天涯上连载《明朝那些事儿》在文学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成为版税收入最高的作家之一。与创作相关的工作,全职做自然是极好的,不全职做也未必没有机会,关键看自己有多大的决心去尝试和探索。于是我问了她几个问题:

大学期间你是否发表过任何形式的文字作品?

你是否在自己的公众号、微博上发表过作品,粉丝量与点击量如何?

你是否曾尝试在小说网站上发表作品,以此来检验自己的内容驾驭能力?

平时你是否会专门读一些与编剧、写作相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你花时间参加过一些编剧相关的课程和训练吗,感觉怎么样?

面对这几个问题,倩语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她甚至没有尝试过任何的文字发表,就认定自己热爱编剧,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名的编剧。

对于任何人而言,有梦想都是好的,只不过当我们过于强调梦想的美好时,很容易湮没其中,误以为它也是现实的一部分。

只欠东风的“潜在”大佬

“小白啊,我们这个项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啊,就是你了!国内的三十多个省,我都有渠道,这些人我都认识,我们这个产品一旦出来,他们就能帮助我们上架。”

餐厅里,一位前企业高管一直在劝我加入他的项目。

“我过去这些年职场也算顺利,现在有了第一桶金,感觉必须干点事情。我看人很挑剔的,一般人我肯定不会和他合作,和你认识这么久,我相信你的能力!”

“您现在还有别的联合创始人吗?”

“暂时还没有,但是这个事情不会很难,因为资源已经摆在那儿,不用白不用,分销商、零售商我都认识,网络渠道我有几百个网红的名单,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就行,都能卖!”

“现在运营、设计、商务这些基本的配备有了吗?”

“还没有,我不擅长这些,所以我这儿等着你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你来了,给咱们搭建起来!”

“我现在还有自己的事业啊,和你一起搞这个项目,我没办法专注的。”

“你现在的事业能上市吗?上市不了啊,我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等咱们这个项目做大了,最差也能卖给上市公司。”

这位高管在企业里打拼的这些年里,一直顺风顺水,不知什么原因发了一笔财之后迅速辞职了,一直四处寻觅人和项目,想要干点儿大事业。给我发过五六个项目,问我能否一起做。但是通常来说,一旦一个人只谈资源不谈落地,只谈愿景不谈回报,那么他很可能并不具备真正把事做成的自信。因而,资源很丰富,愿景很宏大的人,在机会面前往往是脆弱的,很容易落入机会主义的陷阱;在执行方面往往是懒惰的,因为他们把太多希望寄托于外部资源;在失败面前往往是无法抗逆的,一旦出现不利因素,就会最先喊放弃。

有效实践,构建成就的基石

杨绛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焦虑,完全是“书读太少,而想得太多”。但我认为,不论是读书很多的人还是读书很少的人,都有智慧和不智慧之分。我曾见过一些读书很多的知乎知名博主,网上唇枪舌剑,优越感满满,但是现实生活中却过得一塌糊涂。也有一些读书并不多的人,勤勤恳恳做出一番事业,让自己的家人获得幸福。

在我们的文化里,是非常尊崇读书人的,所以晒晒自己读过什么书,似乎也成了优越感的一种来源。毫不讳言,读书必然有读书的好处,但是相比“想得太多,书读得太少”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困扰,“书读得太多,实践得太少”才更为致命。双手是智慧的延伸,如果我们对人生的种种设想,并没有凭借我们的实践真正实现过,那么我们就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如果单靠读书就能治愈焦虑、迷茫与困窘,那这个社会上的读书人一定要比我们看到得多。本质上,让我们充满焦虑的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

在这个资讯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想知道的知识,几乎都可以通过免费的或者付费的网络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