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章 用思维的模型优化实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01 复利思维的实践


被“鸡汤化”的复利思维

前些年非常流行一个话题,那就是复利思维,人们常常搬出类似下面这样的等式:

1.01365=37.78

1365=1

0.99365=0.26

试图通过几个等式告诉我们,每天坚持努力就会有不俗的成长。

用一堆数字谈个人成长,其实是令人茫然的。一个大活人,又不是理财产品,怎么就能复利成长了呢?努力的人很多,但是结果完全不同。我已经“搬砖”1078天了,和第一天有什么不同吗?

数字计算带来的增量确实惊人,看起来非常励志,但坚持什么?如何坚持?坚持多久?数字中是没有答案的。如果我们并不能从这些信息当中提取出一种合理的行为策略,那么它们毫无意义,不过是一碗披着励志外衣的鸡汤罢了。

如果我们想要检验这个理论的有效性,就务必正本清源,先从根本上理解复利的概念以及这个概念适用于成长中的哪些场景。

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本金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这是一个利息变本金、本金生利息的持续增长过程。在我国民间,这种计息方式也被叫作利滚利、驴打滚、息上息。

由于银行的定期储蓄都是使用单利计息法,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复利能够带来怎样的财富价值并不是非常敏感。由于资产规模与理财渠道的有限性,极少有人在真正意义上感受过财富的复利增长。我们以年利率10%对比一下单利计息法和复利计息法,数字趋势的差距会让我们更明晰两者之间的区别:

(续)

(续)



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开始的10年,两者差距并不大,但是到了10年后,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恰恰就是复利的魅力所在。

诺贝尔基金会奖池规模的发展,向我们展现了复利在资产增长中所发挥的惊人作用。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900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但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必要支出,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将走向破产,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求助于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诺贝尔基金会的命运,资产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00多年里,诺贝尔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了诺贝尔的遗产。

另一个例子来自股神巴菲特。40多年前,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有一对教授夫妻,他们得到了5万美元的稿费,这笔钱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他们竟不知如何处置。有一天,教授夫妻向他们的朋友巴菲特提及此事,巴菲特就对他们说:“这样吧,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就先投入我的公司,我来帮你们管着,好吗?”那时巴菲特已经小有名气,教授夫妻欣然答应。

教授夫妻将这笔钱投入巴菲特的公司后,很多年都没有过问。30年后,教授先生去世了,巴菲特来参加葬礼。巴菲特对教授太太说:“你们放在我那儿的钱现在已经涨到6000多万美元了。”教授太太大吃一惊,后来她立下遗嘱,决定等她去世后将这笔钱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几年后,到她去世时这笔钱已经增值到1.2亿美元。

这两个例子都是在告诉我们,复利是如何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理解了复利的作用,我们就会明白,让自己的资产每年复利增值是多么重要。而除此之外,基于复利增值的概念,我们能否把它的底层逻辑梳理清楚,让它贯穿我们的人生?

复利人生的两大变量

如果一个企业相对竞争对手快速脱颖而出并且持续保持优势,往往都得益于它所具备的更优质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更适应环境,同时能够做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个人在市场上与企业是类似的——完成价值的交换并获取收益,如果想要拥有比他人更快的成长,那势必要像这些领先的企业一样,具备更优质的成长模式。

复利,作为一种在金融领域产生奇迹的逻辑,如果我们能将它成功套用到人生当中,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大为不同。

我们来看看,刚才那两条复利和单利的曲线是遵循什么样的原理得出的。

复利的计算公式:

F=P(1+i)n

单利的计算公式:

F=P×(1+i×n)

其中,F=终值,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本金P,以年化利率i进行复利增长,达到持有期限n之后,我们将会获得终值F。数学公式看起来总是有些抽象,但是当我们尝试着把自己的成长量化,把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代入其中的时候,就会有另一番理解。

在我们的人生成长公式中,F应当是我们在较长周期内的一个成长目标,也可以说是最终价值。在我们选定了一个长期聚焦的领域之后,在这条道路的起点上,我们已经具备的初始价值为P。每个周期结束时,相对初始时新增个人价值为P×i。i是每个周期的成长率。剩下的就是坚持了,n就是我们连续坚持的周期数。

所以,复利的人生成长公式如下:

最终价值=初始价值(1+成长率)连续坚持的周期数

由此也可以推出单利的人生成长公式:

最终价值=初始价值(1+成长率×连续坚持的周期数)我们可以把遵循以上两种成长公式的人分别叫作复利人与单利人。

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公式当中看出,在选定了长期聚焦领域的前提下,影响个人最终价值的有两大变量:成长率i和连续坚持的周期数n。

此时我们再复习一下复利的定义。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各计息周期内产生的利息,也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本金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人生的复利成长与这个规律也是相同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在前一个周期创造的所有新增价值都将在下一周期继续为我创造价值,并且依照此规律持续下去。

这种模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创造的价值前后连续相关并且持续沉淀。

什么叫作价值连续相关呢?我们通过小张和小王的故事可能更容易理解。

小张与小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进入了同一家公司从事媒体营销工作。他们工作都很勤奋,能力和成果不分伯仲,面对未来他们都同样积极上进,在工作之余也都花了很多时间给自己充电。每天下班之后,小张基本上是打卡各种读书群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