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2.目标导向的实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应当基于自己所在的环境,从中学习一些让自己在未来可以长期受用的东西,尤其当我们跟在别人身后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增加why—how的流程,这是专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也是让do完成得更惊艳的前提。露露每次都会比丹丹多出为什么执行和如何执行的思考空间,这不但会让她对任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而且每一次执行类似的任务时,都为自己的能力创造了迭代与精进的空间。长期如此,她必然会比丹丹更懂得如何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露露而言,所谓执行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本身,而是解决任务背后的价值和利益诉求,只有把为什么要做这个任务,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理解到位了,才能把一个目标完成到极致。

我曾在第一章中引用过一句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其实类似的道理放在执行目标当中也是合理的,那就是,知道为什么而做的人,才能做得好。

我们自己做事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带动他人做事的时候更需要注意这一点,当一个人理解了任务的价值,就更容易在做事的时候产生意义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消极怠工。所以,我刚开始带团队的时候跟下属讲述工作,至少会满足三个要点:为什么要做,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不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坏处。虽然流程有点啰唆,但是避免了新人盲目死板地执行任务。很多职场新人往往都会对目标的理解发生一定的偏差,认为任务就是目标,但这恰恰是一种本本主义的错误。真正的目标往往藏在任务的背后,是驱动这个任务产生的价值诉求。

就好像请人吃饭往往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好的关系或达成更深层的目的;召集大家开会并不是仅仅为了相互沟通,联络感情,而是要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参加职业考试并不是为了一纸证书,而是为了凭此获得更好的就业和加薪机会。如果后者不需要前者来实现,那么前者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我们追随别人做事时,思考why意味着培养更高层面的思维方式,思考how意味着磨炼更好的执行手段。这两点的加持会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执行任务的优化方案,从而展现出比他人更加优秀的成果;更容易找到执行任务的替代方案,从而在面对更复杂的环境时依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更容易地通过价值的传递与渗透,与他人形成共识,协同完成任务。

独立于外部标准的目标体系

我们常常会面对两种标准:外部标准和自我标准。在相对公平,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只有好和更好的区别,很好和极好的区别,但是只有好到令他人印象深刻,才能从平均化的机会当中脱颖而出,斩获更多的认可。

iPhone的横空出世,培育出了一个大规模、无国界的粉丝群体——“果粉”。每当苹果发布新产品时,人们宁可连夜排队也要一睹新产品的风采。人们对于苹果产品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认可,更像加入了一种“苹果教”,这个教的信条依托于高品质的产品,照亮人们千篇一律的生活,那就是Think Different[2]。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根植于乔布斯的大脑之中,他回归苹果之后,对已经与微软有云泥之别的苹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扶大厦之将倾。

然而乔布斯并非只是单纯地用输和赢来看待事物,也并不会仅仅为了商业上的数字而调整自己对于高标准的度量。如果他只追逐数字,或许也能做一款卖得不错的电子产品,但他追求的是极致的标准,这让他得以实现极致的目标。

标准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追逐相对标准的人得到了自我的满足,追逐绝对标准的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史玉柱曾在《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里写道:“人都是会高估自己的,你做一个事情也许自己觉得还可以,其实拿出去在别人眼里并不怎么样,但是如果你做到连自己都感动了,那么在别人眼里才可能是好的。”

所以无论是乔布斯这样的商业天才,还是善于脱颖而出的年轻人,他们都具有一种独立的为自己设定更高标准的能力,也许大环境只需要60分,小环境只需要80分,但是他们会把自己定位于100分。唯有在做事的过程中以更高的标准和目标要求自己,能力才可以持续被向上牵引,在日积月累中通过做事不断拔高自己。而且他们很早就明白,和别人一样好意味着没有机会,明显的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增加筹码,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上天给了他“附加任务”,让他得以被更多地锤炼。但是实际上,成长迅猛的人未必真的生于忧患,甚至他们早已拥有外人看来优渥、舒适的生活,而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极高的奋斗标准,也因此不断“自讨苦吃”。这才是“曾益其所不能”的真相。

藏在细节里的目标

《硬球》里描述了一段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在年轻时频繁洗澡、刷牙的场面:

1931年美国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各类政客经常会下榻道奇饭店。饭店的房间里没有浴室,只有一个公用的洗澡间,每到晚上,这个潮湿的地下空间就会人头攒动,散发生机。当时的约翰逊只是一个22岁的青年人,他刚成为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查德·克莱伯格的秘书,在这两周之前,他还是休斯敦一所中学的教书匠。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在道奇饭店度过第一夜,就开始了种种怪异的举动。那天晚上,他一共洗了四次澡,四次披着浴巾,沿着大厅走到公用浴室,四次打开水龙头,涂上肥皂。第二天凌晨,他又早早起床,跑去刷牙五次,每次间隔只有五分钟。

他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饭店里还有75个和他一样的国会秘书,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他们,认识得越多越好。

他这一招显然十分有效。在华盛顿还不过三个月,这位新来乍到的人就成了“小国会”的议长。那是一个由众议院全体秘书组成的团体,这对他未来的政治道路大有裨益。这招是约翰逊的杀手锏之一,虽然他在电视上并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但是他却能成为美国总统。专家们称他的魅力并不在于一对多的电视演讲,而是在于点对点交流时的个人风采。这套社交技巧被称为“零售政治”。

就如同我们在制订年度目标时会将它分解为月度目标,再将月度目标细分为周目标、日目标一样。约翰逊有一个巨大的梦,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梦的巨大而选择那些足以压垮自己的重磅目标,而是选择逐个击破那些容易上手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日积跬步,为他持续铺路,直到让他走上总统宣誓的演讲台。没有人会想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人曾经仅仅为了结识一些与自己地位不相上下的秘书而不断地假装洗澡、假装刷牙,赤身裸体四处流窜。但是从结果来看,正是因为他能在所有人都忽略的细节中依然坚定不移地实践自己的目标,所以才最终赢得了成为总统的机会。

很多人都认为目标是具象而明显的,但是唯有极度想要实现目标的人才明白,目标并不总像高山上的尖塔那么引人注目又难以攀爬,而是绵密如丝地隐藏在各种细节当中。一部分人看不到,一部分人不屑于做,还有一部分人做了却不能坚持,只剩下一小部分人对这些小目标逐个击破,集腋成裘,在无形之中掌控了大局。

有些人大方向上有目标,细节上很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