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3.过程导向的实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Serendipity[3]

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完全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

工作经验少,财力、物力少,项目方向尴尬,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几乎全占了,但是做事的热情替代了理性的思考,我依然与合伙人干得如火如荼。为了宣传公司,我们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想通过朋友圈传播的方式增加用户。当时我发现公众号排版很有意思,就把这部分工作承担了下来,这无形中也让我重拾了写作。在运营的过程当中,每天研究各种运营手段,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公众号的运作模式。

由于项目实在不靠谱,我们进行了几个月之后就解散了。我进入了继续工作还是继续创业的十字路口。由于我之前公众号运营得不错,名声在外,每周都会有朋友跟我咨询,企业如何用公众号进行推广。但是他们实践经验匮乏,我给他们讲了之后,他们还是无法把企业的公众号做得很好。我当时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跟他们谈谈合作?

于是我开始跟各个朋友的企业谈,依托公众号代运营的业务给他们做企业的整合传播。很快公司就有了现金流和新的员工,在很多线上营销的项目上还能够和一线的公关公司同台竞争。

这件事让我第一次理解,很多时候好机会的涌现并不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功利地追逐运气,而是因为自身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无形地拥有了获得好运的资格。

英语中有个单词叫作:Serendipity,与luck不同,中文中似乎没有一个贴切的词可以翻译它。它更强调意外而来的好运气。有人说Serendipity就是你在草堆里寻找一根针的时候,遇见了农夫的女儿。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很多人都认为意外好运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但是,我们也会看到,有些人一生好运连连,而有些人仿佛不那么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所以,好运和一个人自身的行为其实是有很大关联的,因此才有“攒人品”的说法出现。我们所有利他的行为都像一种对外部世界的风险投资,有些时候颗粒无收,有些时候却回报惊人。

关于如何拥有意外好运,加拿大学者洛里·麦凯·皮特(Lori McCay-Peet)[4]将这个过程分解为七个步骤:

第一,触发点;第二,延迟;第三,连接;第四,后续追踪;第五,有价值的结果;第六,在过程中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七,意识到这就是Serendipity。

对照此流程,那些偶遇却修成正果的爱情和机缘巧合形成的合作关系,大都符合这七个步骤。拿后者举例。

第一,触发点。两个人在某个场合结识,自我介绍后彼此印象都不错,于是边添加微信边说以后有机会可以合作。

第二,延迟。回去之后如果没有紧急的合作,一般不会马上联系,但是这个人已经进入了某个领域的潜在合作者名单。

第三,连接。看到对方平时发一些行业观点和资讯,感觉与自己观念相投,有一类项目合作起来很合适,于是尝试联系对方。

第四,后续追踪。确认合作意向后,启动合作,并且在过程中彼此观察。

第五,有价值的结果。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成果。

第六,过程中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经过合作,发现对方在合作者当中信誉和品质是最佳的,于是准备未来的此类项目都与对方合作。

第七,意识到这就是Serendipity。通过合作一起赚了大钱,会想起当初首次见面,感叹:“原来这就是Serendipity!”

这个过程中的第一步是Serendipity存在的前提条件,而过程中每一步的推动,都让Serendipity更多了一些。

梁宁曾经在博客里记录了她当年被雷军投资的过程。多年后她再反思自己当初的项目时,认为那是一次昏头决策的创业。但她也开始思考,那样鲁莽的创业项目,雷军本不必投资,他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投资决策呢?随着多年的观察,她得到了属于她的答案,雷军是一个拥有很高个人愿景的人,他是一只大鸟,需要很多羽翼,所以才愿意和很多她这样的初级创业者落个交情。

她所说的羽翼就是Serendipity。一个人想有盖世的成就,除了需要盖世的能耐,也需要盖世的Serendipity,他与梁宁这样聪明的后辈结缘,就是为自己储蓄了很多个Serendipity。真正大格局的人,会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铺路。也许刚开始看不到这些路通向哪里,但是某一天,这些路会将他送到他人难以企及的位置。

中国有一些古语,类似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些话过于含蓄朴拙,以至于人们会将其透露出的规律轻易忽略。但是这些话之所以长久流传,是因为那些遵循此道的人真正从中受益,悟透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如果你的过程对了,自然有属于你的好运。

目标导向型思维VS过程导向型思维

如果你专注于成果,你永远无法改变;如果你专注于改变,你会得到成果。

如果我们交友是为了让朋友回报,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友情;

如果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报答,就很难营造出放松的亲子关系;

如果我们帮助他人是为了让他人报恩,就很可能从回报的不足当中收获怨恨。

生活当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报以目的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因为有很多事情的收获并不在终点,而是藏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目标导向会让我们收获成果的过程短平快,但是有时过度的目标导向也会引发我们的短视行为,人们常常把这种特质叫作“功利”。在亲情、爱情和友情当中,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见到对方身上浮现功利的特征。即便是一个特别功利的人,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也不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出发点过于功利。某种程度上,人们在内心都会期待一种真挚长久的深情,否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濡以沫,除却巫山不是云,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样的词句就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范围传播和使用了。它们包含的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动态过程,过程既是收获,也是美好的来源。浓缩人漫长的一生,并非是一个个目的拼接而成的,而是由一段段过程组合而成。如果对过程没有敬畏感,人生不免会少很多悸动人心的风景。

所以,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事物,恰恰需要我们弱化目的,强化过程。

事物的结构越复杂、越未知,就越难以明确的目标导向来解决,单靠目标导向型思维反而会导致我们的局部短视行为。比如,虽然一件事情很有价值,但是愿景很模糊,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会选择放弃,也许会在几年后猛然发现,自己错失了一个重大机遇。比如有些人只围绕目的进行社交,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人就毕恭毕敬,觉得没用的人则置若罔闻,后来发现自己眼光不够,忽视了不该忽视的人,势利眼名声在外,也越来越难以获得扎实的社会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人们在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有收益的目标时,会对过程忽视甚至敷衍。所以,目标导向型思维更适合目标明确、资源有限、过往有方法可遵循的事情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