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究竟论:宇宙—神—人和谐互爱的终极目标或最高境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根据献祭者采用的牺牲方式或路径,献祭者进入神的维度,并体验到神性的不同方面和特征。以践行神性职责、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对诸神的各种祭祀活动的路径即行动瑜伽的方法,献祭者得到诸神的赐福,得享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繁荣昌盛;以思辨的路径即思辨瑜伽的方法,献祭者将认识梵,达到灵魂与天地为一的境界;以神秘瑜伽、冥思的路径即神定瑜伽的方法,献祭者将认识超灵。

遵行以上三种献祭路径的献祭者在躯体死亡后,灵魂将踏上一条“天国之路”,在诸神的接引下升入永恒的灵性世界。但如果死亡计划得不够缜密,也有可能再度返回。在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条“天国之路”与天体、星座及其位置有紧密的关系。因此,占星学和天文学在瑜伽系统及整个韦陀社会里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此外,业报瑜伽的实践包括渗透于全部日常生活的献祭活动和相关仪式,这些献祭活动也需要精准的天文知识才能确定其履行的日期及时间。

以奉爱、崇拜的路径即奉爱瑜伽的方法,献祭者将得到薄伽梵的直接指引,在爱的狂喜或迷狂中与薄伽梵相遇,最终灵魂在离开躯体后,回到灵魂的故乡——薄伽梵的居所。这构成了宇宙—神—人和谐互存的终极目标或最高境界。

在每一种境界里,献祭者都能从中体验到一种与感官躯体之乐迥然不同的称为喜乐(ananda)的灵乐。按《薄伽梵歌》的观点,来自自私假我的感官躯体之乐阻碍了献祭的进行,打破了宇宙—神—人共融的秩序,因此克服自私假我所制造的假象,是献祭者获得成功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一套被称为种姓—行期法(Varnasrama-Dharma)的社会制度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动员了整个社会及其各个阶层的资源、人力进行献祭,以促进、保障宇宙—神—人共融共存之最高目标的实现。这个最高目标,无论是作为个人的理想还是作为集体的意识形态,都通过频繁而又宏大的祭祀得以强化、体现,从而使神性的维度在地面展开。我们将这样的社会制度定义为灵知型社会制度,这样的社会也就是灵知社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