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位一体:“显教”与“秘教”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哈拉帕文明遗址挖掘出的瑜伽士打坐(Asana)印章,证实了瑜伽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瑜伽的梵文词是“Yoga”,源于梵文词根“Yuj”,基本意思是“联结,结合”,它意指精神联结的方法。它与意思是“绑在一起”的英文词“religion”(宗教)的拉丁词根“religo”类似。

瑜伽是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个体能与潜藏在短暂现象界中的神性相联结,达到了这样的联结也就进入了完美瑜伽的境界。基督教中有一相应的术语表达了类似的观念,即“神秘联结”。

因此,就终极的目的而言,瑜伽与基督宗教合而为一。瑜伽犹如一座通向神性的阶梯,由不同的循序渐进的梯级构成。《薄伽梵歌》列出了构成这条永恒阶梯的梯级:业报瑜伽、思辨瑜伽、神定瑜伽以及奉爱瑜伽。与后世钵颠阇利的《瑜伽经》重视解脱不同,《薄伽梵歌》确立了奉爱瑜伽在瑜伽阶梯中的最高位置:“在所有的瑜伽士中,谁信仰坚定地总在内心想着我,为我做超然的爱心服务,谁就通过瑜伽与我最紧密地连在一起,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士。”这里的“我”,就是克里希那——至尊人格神本人。通过奉爱瑜伽的程序,瑜伽士切断了俗世纽带,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进而与至尊人格神建立了“神秘联结”,恢复了灵魂原本就具有的神圣之爱。

《新约》里的耶稣所传递的启示,与奉爱瑜伽有着惊人的一致。耶稣的教导是:最大的诫命就是爱。人最大的本分就是要尽心(heart)、尽意(soul)、尽力(mind)地去爱神与人。与此相应,5000年前《薄伽梵歌》对奉爱瑜伽的总结是:心意恒想着我,做我的奉献者,顶礼膜拜我,崇拜我,全然专注于我,你必回归我。这个训喻被称为是最机密的知识。

要获得这最机密的灵知,瑜伽士必须切断属世的一切关系,包括来自肉身的一切私欲和对世间、家庭的依恋,从而超越肉体和世俗,如《薄伽梵歌》所说:

克己自制,无所依附,轻视所有物质享受的人,通过修习弃绝,能达到远离报应的最高的完美境界。

以智慧净化自己,下决心控制心意,摈弃感官享乐的对象,既不贪恋亦不憎恨,深居幽僻之地,少食,控制躯体、心意和言语,常入神定,超脱并摈除假我、权力、自傲、色欲、嗔怒,不接受物质事物,远离虚假的所有权,平静恬然——这样的人必定升至自觉的境界。

耶稣对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同样的放弃肉体享受的要求,甚至有一些门徒在耶稣的直接指令下弃绝了家庭,加入他的灵修团体。耶稣宣称: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生命的,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这确实非同寻常。耶稣所指出的灵修之路超越了世俗的道德规范,与摩西的成圣之路截然不同。现代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耶稣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但基督教的神爱观是与佛教哲学水火不容的。无论从教义、修行方式还是终极目标来看,耶稣的基督教更接近一神论的、也更古老的韦陀灵知体系,尤其是将神爱作为瑜伽最高境界的奉爱瑜伽。

基督教对神的理解,核心在三位一体说。这个学说体现出耶稣对犹太灵知显秘二教的融合。现代比较宗教学大师雷蒙·潘尼卡——他既是基督徒也是印度教徒,在其成名作《印度教中未知的基督》中揭开了基督之谜。

他认为,基督并不等同于玛利亚之子耶稣,基督大于历史的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也大于耶稣的道成肉身,它连绵不断地发生着,不仅发生在身体中,也发生在所有创造物的活动和过程之中。作为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人通过基督与上帝或不可知、永恒沉默的上帝接触,是上帝与人乃至上帝之外的一切之间的“中保”“联结”,基督是印度教与基督教相遇的“相会点”。潘尼卡说道:

这就是基督:他产生万物,维系万物,万物经历世事沧桑又将复归于他。他是神之恩典的体现,这恩典将每个人引向上帝;除了他以外没有别的道路。这不就是基督徒所称的基督吗?正是他给予人的祈祷以灵感,并让祈祷可为天父“听到”;正是他低声说出神的所有启示,并以上帝的身份说话,不管一个人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思想。他不正是照亮每一个来到这世界的人的光吗?[140]

圣子—基督,作为来自“第一个”圣父的“第二个”,其本身不是沉默的神性,不是不可达到的梵,甚至不是天父上帝、一切神性之源,而是在真正意义上的自在天、上帝圣子、逻各斯、基督。[141]

它好像有两张脸,两个方面。一张脸面向神,而且是它完全的表达和承担者。另一张脸面向外面,面向世界,而且是头生的,是维系者,是世界之存在的赐予者。然而,它不是两个,而是一个——同一原理,同一人格。[142]

基督“等价于”《奥义书》和《薄伽梵歌》中的自在天(Isvara)或无上补鲁莎(Purusa),即世界的终极创造、维系和毁灭者毗湿奴,也即超灵(Paramatma)。《薄伽梵歌》如此讲述超灵:

我是目标、维系者、主人、见证者、居所、庇所、最亲密的朋友。我是创造,也是毁灭。我是万物的根基,是息止之地,是永恒的种子。

超灵、基督确实创造、维系了这个物质世界——灵魂的监狱——让沦为“罪犯”的众生在其中受尽苦难。但同时,他遍透整个宇宙,进入一切众生的心中。作为灵魂的守护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给予人的祈祷以灵感,并让祈祷可为天父听到”,“将每个人引向上帝”,因此,他又是灵魂“最亲密的朋友”。作为灵魂的终极精神导师,“我以超灵居于众生心中”。就像一个最完美的“典狱长”,他看管、维系“罪犯”,也教导“罪犯”,让“罪犯”走上自新之路,最终离开“监狱”,回到他们的“父”身边。因此,超灵即是宇宙监狱的创造维系者,也是宇宙囚徒——灵魂的指引者、教导者。

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以鸽子象征)


而圣父,或“第一个”,就是“第二个”、基督、超灵、毗湿奴的源头,也是一切灵魂的源头——薄伽梵或克里希那。薄伽梵、克里希那才是至尊人格神、至高神圣者,远离物质世界以及一切物质属性,在另一个完全不同、不可测度、不可思议的灵性世界——灵魂的故乡——与纯粹的灵魂一起享受永恒的爱的“美妙”。他不“做工”,但是透过其“头生子”、化身——超灵、基督、毗湿奴——“做工”而无所不能。

在三位一体的上帝之中,基督教和印度教“相会”了。但从灵知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看,毋宁说,基督教在韦陀灵知体系中找到了其DNA的核心分子结构。

不过,雷蒙·潘尼卡将非人格性的“梵”(Brahman),与“第一个”等同起来,显示出他对“三位一体”缺乏真正的领悟。在韦陀灵知体系里,“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个”是神性的人格,是灵魂的源头和归宿,灵魂之爱的终点与对象,它不可能是抽象的、非人格的。如果“第一个”是抽象的、非人格的,那么“父”和他的“永恒、全知、极乐(sac-citananda)”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