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地人共同参与的宇宙庆典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留下来,我们已无法从文献上考证、探索三星堆文化内部的信仰体系。但是三星堆数量惊人的祭器、礼器,却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这个史前文明对祭祀、礼神的重视程度。几乎所有的资源和财富都被用于献祭各种神灵和祖先。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兵器和个人奢侈品非常少,也没有像殷商一样的大规模人殉、人牲的迹象。并且出土的玉礼器也是直接用于献祭而不是用于随葬,跟殷周“玉敛葬”的习俗大大不同。这些都表明,三星堆显然不是一个依靠武力和强权建立的文明,而是一种具有高级意识形态的灵知型文明,正是依靠这种高级意识形态,三星堆人凝聚了足够的力量和财富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与中原文化相比,三星堆文化似乎具有一种更加人性化同时也更神性化的奇妙特征。与此遥相呼应,印度河谷文明,在其影响下的城市里,也没有发现大量的兵器和殉葬,透露出相似的人文精神。

三星堆对祭祀礼神的执着和热情会让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在5000年前最原始的交通运输状况下,人们从万里之外的印度输入象牙、贝壳;从滇缅采集铜、锡矿;以举国之力铸造大量的青铜重器和神像,并组织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员参与的庞大祭礼。而这些用来献祭的稀世珍宝可能是“一次性消费”的!历次祭祀完成后都被埋入巨大的土坑里,不再为任何人所拥有,它们只属于神。这样“疯狂”的活动持续了将近2000年!恐怕不能仅仅用统治者的统治需要来解释,其中肯定有更为深刻的精神诉求和信仰内涵。

5000年前雅利安人的韦陀经典《薄伽梵歌》,为我们打开三星堆的信仰世界提供了钥匙。在《薄伽梵歌》中,祭祀的意义和作用被反复强调,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作为牺牲祭献给毗湿奴的活动,一定要做;不然,活动只会将人束缚在物质世界,所以呀,琨缇之子,你要履行你赋定的责任,去满足毗湿奴。这样,你就可以永远不会受到捆绑。

创造之初,万物之主遣来一代一代的人类和半神人,带着对毗湿奴的种种祭祀,并祝福他们说:“让祭祀使你们快乐,因为它的实施会赐给幸福生活和获得解脱所需求的称心如意的一切。”

祭祀取悦了半神人,半神人也会取悦你们。人与半神人如此互相合作,一切都会繁荣昌盛。

负责掌管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半神人被祭祀的施行满足后,便会给你们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但人若享用半神人的馈赠却不回以祭祀,则与盗贼无异。

祭祀者脱离各种罪恶,因为吃的食物已事先祭祀供奉过。其他人则为了个人的感官享乐而备制食物,实际上吃的只是罪恶。

众生吃五谷而活,五谷赖雨水而长,雨水因祭祀而降,祭祀则源于赋定的责任。

规范活动是由《韦陀经》赋定的,而《韦陀经》又是由至尊人格主神直接展示出来的。因此,遍存万有的超然性永存于献祭中。

我亲爱的阿周那啊,在人的生命中,不遵从《韦陀经》所确立的祭祀规定的人,肯定过着一种充满罪恶的生活。只为感官满足而活着的人,只是在虚耗生命。

祭祀既是人世生活的保障,也是来世解脱的法门,更是人神沟通的途径。它既是对个人道德的规范,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大职责,无论重视到多大程度都不为过。只有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三星堆人的“疯狂”才能为我们所理解。这绝非某个巫师的异想天开,也不是某个统治者天才的发明,而是来自悠久深厚的灵知传统。

天帝兼雨神因陀罗神像的发现,也证实了三星堆人举行祭祀的一个原因——祈求丰足的雨水。在韦陀社会体制里,国君的责任在于监督社会其他阶层履行各自的赋定职责,以便确保祭祀的举行。整个社会力量因为祭祀得到凝聚,也因为祭祀得到维系。祭祀既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也有社会政治层面的意义。然而祭祀的最终目的却并不止于获得滋养稻谷的雨水,而在于满足毗湿奴,如此,灵魂的解脱才成为可能。通过祭祀,人类的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与一个更高的维度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超越俗世的意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