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华夏文化的韦陀灵知基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楚:最后的雅利安 / 打破天机——华夏上古神话索隐 / 上帝留下的世界地图 / 《梵歌》中的《易》说



楚:最后的雅利安


敢与古希腊媲美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楚文化,被认为可以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确,与古希腊一样,楚也拥有开明发达的政治经济,浪漫壮丽的音乐、戏剧,超凡脱俗的美术、诗歌,以及玄深博大的哲学,其浓厚的灵性气质与中原的礼法文化迥然不同。大量竹简帛书的出土更使楚文化的研究有了文献学的依据,为后人了解先秦时代的华夏精神世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楚文化研究成了国际性的显学。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出土简牍总计34万余枚,而荆楚一带的简牍就占半数以上,多达18万余枚。20世纪40年代初,在湖南长沙出土了著名的楚帛书。从20世纪50年代起,荆楚简帛不断地出土面世,共计有50余批。其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简帛书、睡虎地秦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张家山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战国楚竹书、里耶秦简等大宗简帛陆续出土。每一次出土和发现,几乎都给中国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富有开创性的甚或转折性的改变。由于荆楚简帛的发现,中国上古文化和中古文化都必须予以重新定位和评估。

荆楚简帛大都出于墓葬和古井,书籍、文书各具特色,种类甚多,内容主要涉及如下数端。



道家思想


荆楚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荆楚简帛所出《老子》就有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竹简《老子》属于选本,抄写于战国中期,是所见最早的本子,与今传本相比,没有关于“道”的理论,以及“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阐述,没有“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等与儒家主要学说相抵牾的内容。马王堆帛书《老子》有甲、乙本,分别抄写于刘邦称帝前和称帝后,除“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今本不同外,内容结构基本一致,能解决今本章节、字句的许多争议,是所见最早的全本《老子》。道家著作还有郭店楚简本《太一生水》和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简《恒先》篇,这是两篇荆楚传习的十分珍贵的先秦道家佚籍,分别阐述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及道家虚静理论和天地起源问题。道家在战国中后期分为黄老学派和庄子学派。黄老学派在战国时代影响颇大,因其著作失传而导致后世知之甚少。马王堆帛书《黄帝内经》的发现,使世人获得了重新认识黄老学派的机会。荆楚简帛所显示出的原始道家的面目与后来的道家似乎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最重要的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在黄老学派里并不互相排斥,而是显示出互相融会的局面,似乎都出自一个更古老的传统。



儒学


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中的《缁衣》(各一篇)、《性情论》(《性自命出》)、《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穷达以时》《六德》《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子羔》《民之父母》《武王践作》等篇都不同程度体现出注重心性、民本的特征。其核心内容是“耸善而抑恶”,追求“心”之“善”,开后世思孟学派心性学和性情论的先河。学者认为郭店楚简中的儒学与后世宋学的内圣精神遥遥相接,而与中原儒学重礼制、重治平的外王路径有所不同。



方术


这部分内容占的比例很大。20世纪40年代初在长沙出土战国时代的楚帛书,讲一年十二个月的宜忌,属于“月讳”一类的历忌数术书,其所配的图,应是所见楚国最早的一种“式”(数术家用以占验时日的一种工具)或“图式”。江陵九店战国楚简《日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选择时日吉凶的数术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也分甲、乙两种,内容更为丰富。马王堆帛书的数术书超过半数,《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主要以星象云气占行师用兵,与天文关系最为密切。其中30幅彗星图是世界天文学史上最早对彗星所作的精确观测和准确描绘。两种《阴阳五行》和3种《刑德》更是令人关注的数术书。周家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均发现有历谱,前者为秦始皇三十四、三十六、三十七年及秦二世元年的历谱,后者为汉高祖五年至吕后二年间历谱。这些历谱或存全年日干支,或存各月朔日干支,是研究秦汉时期历法演变过程的珍贵资料。湘西龙山里耶秦简中的木牍乘法口诀表,是迄今我国最早的乘法口诀表、算术史上的珍贵实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是早于《九章算术》的一部数学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数学发展的水平,书中保留了一些不见于《九章算术》的数学史资料,弥足珍贵,在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湘西张家界市(原大庸市)古人堤遗址也出土了东汉简牍乘法表。



诗歌音乐


楚地本就有占中国文学半壁江山的楚辞楚赋。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有诗、赋、音乐方面的简文。《诗论》是儒家文学评论性质的论文佚篇。楚简中除《诗论》所见《诗经》诗篇外,还新发现了6篇佚诗,十分珍贵。《诗乐》(或称《曲目》)有7支简,记40种诗的篇名和演奏、吟唱诗曲诗词时的音高,写在一篇或一组(数篇)篇名前,由宫、商、徵、羽4个音阶与穆、和等9个变化音调组合而成,如宫音有宫穆、宫群、宫汗、宫祝。楚地流传的这种诗曲的调名来源尚难考究。

从考古发现来看,楚国通过以两广为主要地区的百越与南洋诸国有货物往来。楚国虽处内陆,但国力雄厚,雄踞南天,立国800余年,先后灭国七十余个,其疆域约占周王朝全部国土的1/2,总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疆土包括今之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六省的全部,以及陕西、河南、山东、广东、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作为大国,楚国的势力已经影响并深入到以两广为主的百越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广出土青铜器中的鼎、鉴、盏、缶、盘、钟、壶、矛、斧、剑、凿、削等,均分别见于两湖楚墓,印证了晋人裴渊在《广州记》中关于楚文化在百越之地流布的记载。南海人高固在楚威王时曾为楚相,雷州半岛硇洲岛出土有楚式青铜剑、斧、削刀等,都证明了两广等百越之地以至雷州半岛地区,当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深受楚国的影响,契合了《汉书·南蛮传》“楚子称霸,百越朝贡”之说。据《战国策》记载,楚王曾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又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是因为“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及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进取岭南的。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越国、楚国和百越地区,富有珠玑、犀角、象齿等物,这些物品主要产地其实就在南洋地区。据《中国文物报》报道,在德国南部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王子的墓葬,他卧在一张3米长的青铜床上,身披中国丝绸制的华丽服装,身上还戴有金饰。那时“陆上丝绸之路”还没有开辟,只有古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能够经由南洋延伸到德国和欧洲。在两广与东南亚地区贸易的古代港口中,广东的徐闻、广西的合浦是最早的港口之一,它们与越南相连,与东南亚诸国水路最近,《汉书》已有汉朝政府派遣官使在两港出洋的记载。海交史专家杨少祥先生认为:“古代的官营对外贸易是在民间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