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楚辞诸神的真面目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巫文化中的诸神谱系,也显示出与韦陀灵知体系的一致性,即由至尊人格神、上帝为首,诸神(半神人)为从属的,一、多统一的金字塔结构。这在《楚辞·九歌》里有明显的体现。

《九歌》以《东皇太一》居首,凸显出东皇太一的至高地位。《冠子》里讲到太一,“太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中央者太一之位”,其地位等同于“天”,“天也者,神明之所根”。太一、天是“神明”(众神)的根源、主宰,宇宙法则的制定、执行者,宇宙之气的控制者,显然具有至尊人格神的地位。闻一多直接认为东皇太一就是上帝,《九歌》中其他的神明都是以从属的身份接受享祀:

其实东皇太一是上帝,祭东皇太一即郊祀上帝。只有上帝才够得上受主祭者楚王的专诚迎接。其他九神论地位都在王之下,所以典礼中只为他们设享,而无迎送之礼。这样看来,在理论的原则上,被迎送的又非只限于东皇太一不可。对于九神,既无迎送之礼,难怪用以宣达礼意的迎送神的歌辞中,绝未提及九神。

但请注意:我们只说迎送的歌辞,和迎送的仪式所指的对象,不包括那东皇太一以外的九神。实际上九神仍不妨和东皇太一同出同进,而参与了被迎送的经验,甚至可以说,被“饶”给一点那样的荣耀。换言之,我们讲九神未被迎送,是名分上的未被迎送,不是事实的。谈到礼仪问题,当然再没有比名分观念更重要的了。超出名分以外的事实,在礼仪的精神下,直可认为不存在。因此,我们还是认为未被迎送,而祭礼是专为东皇太一设的。[217]

虽然闻一多“其他九神论地位都在王之下”的说法比较牵强,但他从礼和名分的角度阐释东皇太一与九神的关系却比较精当,对《九歌》的性质的把握也很准确。

这种礼制与韦陀祭祀的原则是吻合的。在韦陀祭祀中,至尊人格主神毗湿奴是献祭的真正对象,但诸半神作为毗湿奴的所属部分也得到祭品,以满足祭祀者的愿望,如《薄伽梵往世书》所云:

在婆罗多州(Bharata-varsa)有许多半神的崇拜者。半神如因陀罗、粲陀罗(Candra)和苏尔亚是至尊主指定的不同官员,他们受到不同的崇拜。崇拜者向半神人们献上祭品,认为半神人是作为整体的至尊主的所属部分。因此至尊人格主神接受这些供奉,并通过满足他们的愿望和渴求,逐渐将崇拜者提升到奉献服务的真正标准。由于主是圆满的,因此虽然崇拜者只崇拜他超然躯体的部分,他也赐予崇拜者想要的祝福。

苏尔亚是太阳神,与《九歌》中的东君对应。因陀罗是天帝,是诸神之王,同时又是雨神,控制着降下雨水的云,似乎与《九歌》里的云中君相似。云中君尊贵的地位仅次于东皇太一,我们来看他的形象:

驾着战车的古印度太阳神苏尔亚神像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搴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细细体味《云中君》的辞意,确实可以感受到云中君具有诸神之王的风范。“龙驾帝服”,“横四海兮焉穷”,一副雄视环宇的气派。“皇皇”“昭昭”“未央”,也都是适合颂扬帝王的字眼。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就有这样的气势。青铜大立人像身上穿的4龙衮袍,正是一套“帝服”,而他真正的身份,根据我们的研究,就是神王因陀罗。云中君可能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同出一脉,其原始的身份,也是诸神之王,集雨神、云神、雷神为一体的因陀罗。

历来学者认为《山海经》属于巫系文学,其中讲到应龙的故事: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

应龙以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应龙蓄水,能为雨,又勇武过人,能杀死魔头蚩尤、夸父,与他同时出现的有魃即旱魃,民间又有招请应龙驱旱魃的仪式。将各种传说的片断拼起来,我们就看到了因陀罗的身影。

《梨俱韦陀》赞歌中一遍一遍地赞美因陀罗的法力及男性力量。根据《梨俱韦陀》所记载,远古大旱笼罩世间,人们只得祈求神的帮助。神很快做出反应。从诸神之母、以母牛形象显现的阿迪蒂(Aditi)的肋部,降生了因陀罗。这个婴儿立刻抓起人们祭祀神明的苏摩酒(soma),喝了很多。他浑身立刻充满了神力,变成了天、地、空三界之主。于是,他手持法力无边的“霹雳”(vajra),驾上金马车,杀死了魔头沃利特罗,放出被囚禁的神牛,使水从天上流下来,顿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从干旱中得救的人类向因陀罗欢呼致敬。

因陀罗作为风暴之神,掌管雨云,他带来令人欢欣鼓舞的季雨,挽救了久旱的庄稼和人类。他作为一个有神力的武士,一个怀抱雷电的暴风雨之神,还是丰收之神和带来生命力的水神,在韦陀时代的众神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实际上,他就是天堂众神之王。[218]

据丁山先生考证,楚地的“火正”即火神或雷神——吴回(也写作吴雷,古回、雷通)——也是“肋生”,是因陀罗肋生神化传说之变相。楚地用来祭祀的缩酒,也可能由因陀罗所饮神酒苏摩(soma)而来,So是缩的对音。这更证明了因陀罗曾经在楚地受到过祭祀崇拜。[219]

《山海经》所谓的“应龙蓄水”,其实暗指应龙以云蓄水,源出因陀罗掌管雨云的职能,与“云中君”的称呼也正好吻合。“应”与Indra是对音,神中之龙、神王因陀罗应该就是“云中君”应龙的原型。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丁山先生以为,臂应读为祙,“无右臂”,当谓衣无右祙,亦即左衽。[220]吴回左衽右袒,是印度的风俗,与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因陀罗神像)的打扮一样。

东皇太一的神格与毗湿奴的神格类似,都是至尊上帝的身份。关于太一的种种说法(我们将在后文有更详细的讨论),大致上也渊源于毗湿奴神话。

总的来看,楚地巫文化实质为一种高级的灵知文化,它对神人关系、诸神谱系的理解,以及所掌握的通神手段,都显示出浓厚的韦陀灵知色彩,与长江上游的三星堆文化、长江中游的盘龙城文化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因而也是史前雅利安文明圈互动融合的产物。台湾学者郭静云指出,在屈原笔下,楚国史拥有自创世始的完整脉络,而我们在其他列国的传世历史中,并没有见到这种完整的脉络。然以文明进程的考虑来说,这样的脉络才符合最原始的文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程。由此推论,楚的传统实际上奠基于最原始的文明,中国最初的大文明或许就是楚。[221]另外,在楚国的神话历史中,出现了大部分传世文献中提及的远古圣王,包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