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天法器的奥秘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前面讲到象征北极太一的猪鹰神徽。除了良渚文化以外,在红山文化中也有诸多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其形式又有所变异,从而为另一个重要的灵知象征符号的破译带来了线索。

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有一种代表性礼玉,一般被称为玉猪龙。其基本特征为猪首,身体蜷曲呈基本封闭的环状,睅目,吻部前突,皱鼻,肥首大耳,背部近头处皆钻有一孔,个别的礼玉上还雕有鸟头。这类礼玉直径最大者15厘米,最小者仅4厘米。

红山文化的猪形礼玉“玉猪龙”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规模最大的4号墓。墓主的身份应是具有交通天地本领的巫长一类人物。在墓主的胸前,就并排倒置着两件猪形礼玉。这两件猪形礼玉,显然是巫长沟通天地的重器。冯时先生认为猪形礼玉的猪首象征北斗,背部近头处的小孔则代表北极星。



红山文化玉猪龙(左);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璇玑(右)


从红山文化的环形玉猪龙,发展出了龙山文化的“猪首形璇玑”。夏鼐先生在探讨璇玑的起源时,提到了辽宁长海县广鹿岛五家村出土的“猪首形璇玑”:

到了龙山文化晚期,出现了一种外缘有三处作牙状突起的玉璧。三牙的尖部都朝向一个方向,犹如儿童玩具中的风车。到西周早期墓中,仍有发现。这种玉器在发掘简报中称作“璿玑”或“形似璿玑的玉器”。

我们知道三牙斜行突起的风车形图案,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并不罕见的。例如河南庙底沟型仰韶文化彩陶和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都绘有这种图案。吴家村的这件玉器也许是受它的影响,同时它又给人以猪头的印象。[266]

据夏鼐先生考证,璇玑(即璿玑)并不是天文仪器,而是宗庙使用的礼器。龙山文化“猪首形璇玑”的“猪首”透露了璇玑与北极有关。玉璧“圆以象天”“猪首形璇玑”是否象征了以北极星为枢纽的不停旋转的天宇?

《薄伽梵往世书》第五篇第二十三章描写了一架称为豚鱼轮(梵文Ssumara Cakra,Sisumala意为豚鱼;Cakra意为轮)的宇宙机器:

室利舒卡戴瓦·哥斯瓦米继续说:我亲爱的国王,在七圣贤的星宿上面一百三十万由旬(一千零四十万英里)是博学的学者描述为毗湿奴居住的地方。在那里,乌塔纳帕德王的儿子,伟大奉献者杜华仍然作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源泉居住着,这些生物体将活到创造结束。阿格尼、因陀罗、帕佳帕提、卡夏帕和达尔玛都聚集在那里向他献上敬意和虔诚的顶拜。他们以右侧朝向他环绕他。

由至尊人格主神至高无上的意志确立,杜华所居的北极星作为所有恒星和行星的中枢不断地闪耀着。不眠的、目不可见的、最有威力的时间因素使这些发光体围绕着北极星不停旋转。

当公牛们被共同套上轭拴在中间的柱子上打谷时,他们绕着中枢轴行走,不偏离正确的位置——一头公牛离柱子最近,另一头公牛在中间,第三头在外边。同样地,所有行星以及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各自轨道上绕着杜华的行星——北极星——旋转,有些高有些低。按照果报活动,他们被至尊人格神拴在物质自然的机器上,被风驱策着环绕北极星,并且将继续环绕直到创造结束。这些行星在辽阔的天上飘浮在空气中,就像有几百吨水的云朵浮在空气中,或者像巨大的syena鹰,由于过去的业报在空中高高翱翔,没机会落在地面上。

这架巨大的机器由星星和星球组成,好像一头水中的希殊玛尔(Sishumala)的形状。有时它被当作克里希那、华苏代瓦的化身。伟大瑜伽师以这种形象冥想华苏代瓦,因为它真实可见。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