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帝留下的世界地图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阴阳家的宇宙图景


齐学的领军人物“稷下先生”邹衍,曾经提出一种“大九州说”,其说见于《史记·孟荀列传》:

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祥其玑祥制度,推而远之,至于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子属于阴阳家。从《史记》这段文字来看,邹子既能讲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之事(神话),又深观阴阳消息(天文),而最终归于黄帝之道,《大圣》之篇(义理),其学说似乎直接承袭了远古巫文化的余绪,对天文、神话以及义理都有广博深邃的理解,并且能把三者融为一体,体现出“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的学术特点。

然而到西汉,史前的灵知之学早已衰微蜕变,连推崇黄老之术的司马迁都以为邹子之说“闳大不经”,而有“怪迂”之讥。但作为秦火和儒家的古文献整理运动的“漏网之鱼”,邹子以及其他阴阳、方术之士留下的只言片语,却成了我们追寻史前灵知世界的不可多得的线索。

邹子以为《禹贡》所序九州,即赤县神州内之九州,其外有裨海所环之九州,而裨海所环之九州外更有大瀛海环绕。因此,“中国”并不是中央之国,而只是处于大九州东南隅的“赤县神州”。《论衡·谈天篇》引《邹子》之言:“方今天下,在地东南,名曰赤县神州。天极为天中。”如此富有现代科学意味的说法,似乎完全超出了我们想象中古人所应具有的地理知识,无怪司马迁以为其说“闳大不经”。

与邹子之说相似,《淮南子·地形》篇也提出了一个闳大的“大九州说”:

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冥,曰寒泽。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

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丘,曰荒土;东方曰棘林,曰桑野;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曰反户;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丘,曰沃野;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积冰,曰委羽。凡八纮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

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

九州之外,又有八纮、八殥、八极。杨树达《邹衍九州考》以为《淮南子·地形》之八纮、八殥、八极乃邹衍遗说,应该是可信的。《淮南子》《邹子》里面所讲到的地理,虽然部分说法与现代地理知识相符(例如“方今天下,在地东南”),但显然不是完全可以实证的地理知识,而是一种与神话结合的史前灵知地理,其中提到的很多山、泽、丘、野的名字似乎都与另一部著名的神话著作《山海经》有关。

然而,“稷下先生”邹衍之说,却绝非闭门杜撰。在古老的“天竺梵典”《薄伽梵往世书》里,居然记载了一幅更具体、更神奇的灵知地理图景。《薄伽梵往世书》第五篇第十六章描述古印度婆罗多之地(Bharatavarsa)所在的瞻部洲之地理状况云:

布-曼达拉(Bhu-mandala)星系就像一朵莲花,漂浮于其上的七座大岛就像七个花瓣。处于莲心位置的瞻部洲就如一片圆圆的荷叶,其长度和宽度各为一百万由旬(八百万英里)。

瞻部洲又分为九州(varsa),长度均为九千由旬(七万二千英里),以八座大山划分疆界。

在诸州中有一州名为伊拉瑞塔州(Ilavrta-varsa),处于莲花瓣的中央。这个州上耸立着黄金堆成的苏迷卢山。布-曼达拉星系就像莲花一样,而苏迷卢山就如花蕊。这座山的高度与瞻部洲的宽度一样,换言之,即十万由旬(八十万英里)。其中有一万六千由旬(十二万八千英里)处于地下。因此这座山的海拔为八万四千由旬(六十七万二千英里)。这座山的山顶高度为三万二千由旬(二十五万六千英里),山脚宽度为一万六千由旬。

从伊拉瑞塔州向北、再向北,依次排列着三座大山,名为尼拉、西维特和旬嘎万。茹阿姆亚卡瓦尔夏、希冉玛亚和库茹三个州便以这三座山为界,三山将它们彼此分开。山的宽度均为二千由旬(一万六千英里)。它们纵长地向东西方向延伸,一直到咸水之洋海边。从南向北,每座山的长度为前座山的十分之一,不过高度都是一样的。

同样,伊拉瑞塔州的南部有三座东西走向的大山,(自北向南)分别名为尼夏达、黑玛库塔和喜马拉雅山,每座山高达一万由旬(八万英里)。它们是哈瑞州、克依普茹夏州和婆罗多州(古印度)三个大州的分界。

同理,伊拉瑞塔州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两座大山,分别名为玛亚万和达玛达纳。这两座山的海拔均为二千由旬(一万六千英里),向北一直延伸到尼拉山脉,向南延伸到尼夏达山脉。它们划分了伊拉瑞塔州之地,为开图玛拉州之地和巴佳西州之地的疆界。

瞻部洲为布-曼达拉星系七大洲之一,其本身又可分为九个州,其中似乎只有古印度所在的婆罗多州可以与实际经验到的地理位置相对照,而古代的中国亦即“赤县神州”,恰好在喜马拉雅山的东南隅。瞻部洲之九州,相当于邹衍所谓的裨海所环之九州,犹如古印度之地婆罗多州为瞻部洲九州之一,中国之地赤县神州亦为九州东南之一隅。

瞻部洲,咸水之洋外又有六洲,各自为不同性质的大海所环绕,由此构成布-曼达拉星系或布珞珈(Bhur-loka)即中等星系。这部分前文已有涉及,今再据《薄伽梵往世书》第五篇第二十二章序言部分撮要讲述瞻部洲之外六洲之地理状况:

瞻部洲之外,第二个洲为普拉克沙洲,面积是瞻部洲的两倍,被甜水之洋所环绕,可分为七个瓦尔夏或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条山脉和一条大河,以太阳神苏尔亚为主宰神。

普拉克沙洲之外为沙勒玛丽洲,面积是普拉克沙洲的两倍,被酒醴之洋所环绕,可分为七个瓦尔夏或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条山脉和一条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