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梵歌》中的《易》说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阴阳数论


据《薄伽梵往世书》载,僧佉(Sankhya)或曰数论创自伽皮罗天人,《奥义书》对此亦多有论述。《薄伽梵歌》之数论义理主要有三部分,一为灵肉说,一为二十五谛说,一为气化三极说。此系原始数论持有神论,与后世之无神论数论迥然有别。

首先,数论认为个我(Jiva)的身体是物质能量以及灵魂、超灵活动的场所,梵文称为ksetra,也就是“田”。《薄伽梵歌》第13章专论身田,其言曰:

身谓之田,有身之人谓之识田者。

五大、我慢、智、冥谛、十根、一心、五根尘、欲望、憎恨、快乐、苦恼、聚合、生命力、信——这一切,概言之,即业田及其交互作用。

须知我亦识田者,遍在一切身田;知田与识田者即谓之明,我之见解如是。

所谓五大、十根等,总括为二十四谛,即二十四种物质能量;有身之人即真我、灵魂(atma),乃觉知身田者,为第二十五谛;“我”即超灵,亦居于身田,为此身田之最终主宰者、观监者与维系者,而又独立于此身田之外。

二十四谛分为:

五大——地、火、水、风、空

五知根——鼻、皮、耳、舌、眼

五作根——口、手、足、生殖、排泄

五唯——色、声、香、味、触

心根——心意

智或觉——梵语buddhi

我慢——梵语ahankara

元气——未展示之物质自然(Prakrti,自性)

其演化的顺序是:在主宰者的安排下,原人与自性交合,从自性生统觉,统觉生我慢,我慢受三极之气,合阴气而生五唯、五大,合阳气而生五作根,合中和之气而生五知根与心根。

由五大组成了人的粗身。心、智、我慢组成了人的细身。粗身、细身、灵魂三者合成了整个身田。细身高于粗身,灵魂高于细身,为不朽之真我,《薄伽梵歌》第3章第42颂云:

诸根高于物质,心高于根,智高于心,灵魂高于智。

细身者,头足手面等体相具足。其性细微,人不可见,细身堕落胎中,由父母滋益,和合五大而成粗身,暂住世间,死时分崩,粗身坏灭,细身则常住,继续携灵魂轮回于三界。

所谓解脱登梵,即灵魂沿元气演化之路径逆行,如此不但离开粗身,且不受细身缠缚,以其本来灵体(svarupa)返归灵魂之故乡——薄伽梵之居所。

二十五谛皆为超灵所主宰,此即《薄伽梵歌》第7章第4—7颂所说:

土、水、火、风、空、心、智、我慢——八者合起来构成了我的物质能量。

除了这些低等能力,我还有一种高等能力,表现为开发利用物质低等能量的有情众生。

一切受造之物都源于这两种能量。你要知道,灵与物皆自我流生,也消融于我。

没有凌驾于我之上的真理,万物依系于我,如线串珠。

如是宇宙大我(真宰、超灵)、元气(物质能量)、个我构成了存在的三个维度,这相当于《易经》里的天、地、人三极。

所谓三种物质属性,梵文tri-guna,或译三德,乃合成元气或物质自然之三重能量,表现为愚昧属性、激情属性和善良属性。二十四谛之变化和合,皆由三极物质属性而来。汤用彤先生论“三德”之体相曰:

数论之三德,则自性即由其相合而成,非仅为属性。盖宇宙万有或具轻微光照之象,则理智是。或具沉重遮覆之象,如物质是。而理智物质之错综,必有使动及动者在。即以人生论之,轻明则官感(诸根)能了别对象(执尘)。若笨暗则感知钝拙。而有时心欲争持,躁动不安。因举凡事物咸有此三方面而立三德:一曰萨埵(sattva),轻光为其相,其功用在照别。二曰多磨(tamas),重覆为其相,其功用为系缚。三曰罗阇(raja),持动为其相,其功用为造作。此三者果为何物,则极难解。惟《金七十论》第十二偈曰:喜忧暗为萨陲、罗阇、多磨之体,则似数论人分析万有而最终归之情感,于苦感乐感之外,人常有麻木沉闷之情感,三者实为万有之本体,宇宙之变化,无非三者之分合。(一)或此胜彼伏。(二)或彼此相依赖。(三)或彼此相生。(四)或同时并行。(五)或可同时引起不同之事(如喜生喜而又同时生忧)。[294]

汤先生反复考论,终觉“此三者果为何物,则极难解”。其实从汤先生所举三德之体相来看,数论之三德,实即《易·系辞》所谓三极或三才,其论曰: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惟其时物也。

三极即天道、人道、地道,道有变动而生六爻,六爻相杂而成万物之森然。此即汤先生所谓“三者实为万有之本体,宇宙之变化,无非三者之分合”。萨埵(Sattava,善良属性)轻光属天道,多磨(Tamas,愚昧属性)重覆属地道,罗阇(Rajas,激情属性)造作属人道。

老子谓之三气,《道德经》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或曰太一,转为天一,天一生出地二,地二化出三气,三气资生万物。按数论之顺序,则大梵显示为真宰,真宰流生物质能量(即元气),物质能量分而为三极物质属性,进而创生宇宙万物。据高亨《老子正诂》说,三者,阴气、阳气、和气。《庄子·田子方篇》曰: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地,赫赫发乎天,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即此意也。故三极即三气,气化之三极即阴气、阳气、冲气(即和气,或曰中和之气)。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言三气为万有之本体。

萨埵轻光属天道,为中和气性;多磨重覆属地道,为浊阴性气;罗阇造作属人道,为强阳气性。《薄伽梵歌》第14章论三极气性曰:

物质自然涵摄三极气性:中和、强阳、浊阴。当永恒的生命跟物质自然交接,便为气性所拘限。

中和气性光明能照,比其他气性要清净,能断除一切恶报。安住中和气性之人,为安乐和知识所拘限。

强阳气性产生于无限的欲望和渴求。为此之故,躯体化的生命个体为果报活动所束缚。

浊阴气性生于无明,颠倒一切有情。它招致疯狂、怠惰、昏睡。

和气使人生智而上升天界,阳气使人贪求而生于人间,阴气使人顽劣而沉沦幽冥。由此可知和气对应于天道,阳气对应于人道,而阴气对应于地道。

三极之争斗分合,升降往来,刚柔相推,造成了品物之变化、有情之殊类:

有时中和气性突出,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