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高估的现实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幻觉和妄想是因为大脑做了什么?)


精神卫生问题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类是精神病,也就是区分现实与非现实的能力出现损伤。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幻觉(感知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和妄想(对明显不真实的事情坚信不疑),同时伴随一些其他的行为障碍和思维障碍。想到会有这类事情发生,人们就会深深地陷入不安:假如是你,丧失了对现实的掌控,该怎么办?

神经系统担负着理解现实的必备功能,可令人担忧的是,它是那么容易受伤。本章目前说到的一切——抑郁、毒品和酒精、压力和精神崩溃——都会在不堪重负的大脑中激发出幻觉和妄想。还有许多因素同样会引起幻觉和妄想,包括痴呆症、帕金森病、双向情感障碍、缺乏睡眠、脑瘤、HIV病毒、梅毒、莱姆病、多发性硬化症、酒精性低血糖、大麻、苯丙胺、氯胺酮、可卡因等。有些病症几乎等同于精神病,常被称为“精神失调症”,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精神分裂症。顺便澄清一点,精神分裂不是人格分裂,这里的“分裂”更多是指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分裂。

精神病患者往往感觉到实际不存在的触碰,或是闻到、尝到实际并不存在的味道,其中最常见的是听幻觉,即“幻听”,听到实际不存在的说话声。听幻觉还分为好几种:

一种是第一人称幻听(“听到”自己的想法,好像被别人说了出来似的),一种是第二人称幻听(听到另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话),还有第三人称幻听(听到一个或多个声音在谈论自己,不断地对自己的言行发表实时评论)。听到的讲话声有的是男性,有的是女性,有的熟悉,有的陌生,有的友好,也有的是批评。如果多为批评的话(这类比较常见),那就是“贬义性”幻听。幻听的特征有助于医生做出诊断,例如持续的第三人称贬义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可靠指标。

幻觉是怎么出现的呢?要研究幻觉颇有难度,因为需要患者刚好在实验室里出现幻觉。可幻觉的出现通常没有规律,要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打开和关闭,幻觉也就不算什么问题了。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研究集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历的幻听上,因为这类幻觉往往反复出现。

关于幻觉是怎么产生的,最常见的理论侧重于论证大脑用于区分神经活动由外界刺激导致,还是内在产生的复杂过程。人的大脑不停地忙忙叨叨、飞速反应、沉思忧虑,诸如此类,所有过程都在脑中产生活动(或是由脑的活动产生)。

一般来说,大脑在区分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由感觉系统输入的信息产生)上颇有能力,就像把收到的邮件和发送的邮件分别归类到不同的文件夹里一样。理论认为,幻觉的产生是因为区分能力受到了破坏。假如你曾经不小心把所有邮件合并到了同一个文件夹,就能明白这会造成多大的混乱。那么,设想一下你的大脑功能遭遇了同样的情况会怎样。

结果是大脑失去了什么是内部活动、什么是外部活动的分辨力,而它并不擅长处理此类情况。第5章里便有例证,我们说到过眼睛被蒙上的人很难吃出苹果和土豆的不同。那还是在大脑功能“正常”的状态下。而在幻觉情况下,区分内、外部活动的系统也相当于被蒙上了眼。于是,由于脑中的思索和听到的言语会激活听觉皮层以及相关的语言加工区,所以它们便会把内心独白当作真的有人在讲话。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显示,持续的第三人称幻听伴随着上述脑区的灰质减少。灰质是负责信息处理的,它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区分神经活动由内还是由外产生的能力降低了。

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胳肢人。大多数人无法胳肢自己。为什么不行呢?谁胳肢还不是一样吗?但挠自己痒痒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是自己做出的动作,而做出动作需要神经系统产生活动,因而大脑就将其视为内部产生的神经活动,处理方式也就不同于被别人胳肢。大脑察觉到了痒感,但内部意识活动已经事先给出提醒,于是刺激就被忽略了。英国惠康认知神经研究所的萨拉-杰恩·布莱克莫尔(Sarah-Jayne Blakemore)教授及其同事研究了精神病患者胳肢自己的能力。他们发现,有幻听经历的患者要比非患者敏感得多,意味着患者区分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的能力有损伤。

虽说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方法(并非毫无缺陷),但请注意,能把自己挠痒并不必然等同于精神病。人和人的差别极大。我太太的大学室友就能把自己给挠痒,也从来没得过精神病。那人个子特别高,大概神经信号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呵痒痒的地方传到大脑,于是大脑就忘了痒是怎么来的了吧⑥?

神经成像研究对幻觉的一般产生提出了更多理论。2008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研究所的保罗·艾伦(Paul Allen)博士及其同事综合已有证据,发表了一篇非常全面的综述,提出了一种错综复杂(但逻辑出奇合理)的机制。

你可能猜到了,大脑区分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的能力来自多个脑区的通力合作。其中有一些重要的皮层下区域(主要是丘脑),负责提供感觉系统传来的原始信息。这些信息最终到达感觉皮层。感觉皮层是个统称,处理各类感觉的不同区域(比如处理视觉的枕叶、处理听觉和嗅觉的颞叶等)都包括在内,一般还分初级感觉皮层和次级感觉皮层。其中,初级感觉皮层处理刺激的基本特征,次级感觉皮层负责更精细的细节和识别。比方说,初级感觉皮层识别出物体特有的线条、边缘和颜色,次级感觉皮层则识别出它们组合起来是一辆驶来的公交车,两者缺一不可。

与感觉皮层相连的有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和思考等高级功能)、运动前区(产生和监督有意识的动作)、小脑(控制和维持精细运动)以及负责类似功能的区域。这些区域总体上决定有意识的动作,提供必需的信息用于判断哪些是自发产生的,就像挠痒痒那个例子。海马和杏仁核再把记忆和情绪加入进来,使我们能记得相应的感觉和反应。

正是这些相互关联的脑区之间的神经活动,使我们能够区分头脑中的世界与外部的世界。如果大脑受到什么影响,改变了脑区之间的联系,幻觉就产生了。次级感觉皮层活动增强意味着内部活动产生的信号增强,对我们的影响加大。感觉皮层与前额叶皮层、运动前区等脑区的联系减弱,这会让大脑难以识别内部产生的信息。这些脑区可能还负责监控内外检测系统,以确保真正的感觉信息得到处理,因此,一旦各区之间的连接受损,内部产生的信息就更容易被“感知”为实际的感觉信息。

综合起来就造成了幻觉。当你让小屁孩抱着一套新买的昂贵茶具走出商店时,心说“这么做太蠢了”,这一般会被处理为内心评论。但假如你的大脑识别不出评论来自前额叶皮层,那么语言处理区域产生的活动就会被大脑识别为有人说了话。杏仁核的反常活动则让相关情绪未能得到弱化,结果我们就“听到”了批评声。

感觉皮层什么信息都处理,内部神经活动可以涉及任何内容,于是幻觉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而我们的大脑所知有限,把异常活动都纳入感觉处理,结果就感觉到了千奇百怪并不存在的非现实。我们对于什么是现实而什么不是的认知由一套涉及如此广泛的系统来负责,毫无疑问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也就难怪幻觉在精神病症状中那么常见。

妄想,精神病的另一个普遍特征,指的是一个人错误地坚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