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阴谋不等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尔还要豁达。



“看来司法不公的问题比想象的还要糟。”安给牛曼递上一杯咖啡。

“根本问题是人造的系统搞不过人的说谎功能。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就把高等法院给耍了,轻而易举!”

“照理说陪审团是很客观的,怎么也分辨不了真假?”

“因为人说谎的本领太大。现代的发展就更不得了,每个人都从电视里学了许多表演技巧。电视时代人人都是演员——都有比从前的专业演员多得多的观摩训练。”

“这倒是的。说谎就是表演,也可以评奥斯卡奖。”安笑道。

“有的谎话听起来比真话还真。”牛曼想起那个宝马司机如何在法庭上沉着应对,简直令人羡慕。

“这就是司法效率低的原因吗?”安问。

“这还是次要方面,主要的问题在法庭之外。”

“之外?”

“你看法庭审案的条件多么优越:在那么威严的场所,案子经双方律师调查取证,摆在一个独立的法官和十二个随机找来的陪审员面前,对证据做公开的询问和辩论,再由陪审团集体评议裁决。”

“嗯,好像分辨真伪的一切武艺都用上了。”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的判断也还有错,可见欺骗之厉害。那么再想想案件开始的一头,要抓获一个犯罪行为又是处于怎样的条件?”

“条件?”安没有完全理解。

“犯罪是不是通常在暗中进行?作案者是不是逃之夭夭?那么破案的机会有多大?我指现实中,不是电影里。”

“当然很小,”安说,“常常听说谁谁谁的家被盗了、车被偷了,但十有八九谁也没抓到。”

“人们以为是有的抓到了、有的没抓到,其实绝大多数都没抓到。”

“噢,你是说,如果抓都没抓到,还谈什么司法公正?”安恍然大悟。

“如果破案率很低,堂堂法律体制不就是摆摆样子而已?”

“我听说破案率有将近百分之三十,”安没有把握地说。

“那样的数字也是虚的,十个盗贼能抓到三个吗?警察的破案率是基于立案数得出的,而许多犯罪根本未被发现或报告,当然谈不上立案了。”

“那是的,人们对破案没信心也就不报案了。可是,真实的破案率可能获得吗?”

“可能的,我已经设计了一个获取真实破案率的实验。”

“实验?”

“不过得由现役犯人来协助。比如,要获得对入户盗窃的破案率,可以放出一批在押的入户盗窃犯,让他们戴上跟踪器从事他们的专业活动。这样就既知道一共做了多少,又知道抓到了多少,从而得出实际破案率。”

“天哪,这能行?”

“当然要说好奖励条件,比如给有功者减刑一半什么的,使他们像为自己干那样拿出水平来干。当然,他们要记录好作案地点。”

“为什么?”

“因为不论是否被抓到,事后都要物归原主的。”

“嗬,多好的主意啊,也只有你这种前囚犯能想得出!”安笑道。

“我是学卡尔的非常规思维,人家可是良民。”

“哦,对了,他的全球生存实验!”安恍悟道,“他敢让全世界冬眠来证明全球变暖,你就敢释放在押犯来获得实际破案率,一对宝货!”



斯特劳听了牛曼的计划哭笑不得,但只好同意。随即和伦敦警察总长联系,做了安排。

代号为50B的“放偷实验”由伦敦警署的一个特别行动组秘密执行。

不日,各警局接到通知:凡抓获戴有50B记号跟踪器的盗窃嫌疑人,概不审讯,立即连同赃物一道送总署处置。

伦敦警察抓小偷的本领不怎样,放小偷的本领还是不差的。趁着月黑风高,五十名专业盗贼奉命出狱,悄然消失在大都市没有准备的夜色中。



放偷实验在一个月内顺利进行。结果是:五十名盗窃犯共作案三百件次,但只有六人被抓,实际破案率为百分之二。出乎意料地是伦敦街头起了不少对警察的赞誉,因为许多被盗的物件很快被送到失主手里,令他们惊喜不已。“真是奇迹!”一个失主写信向警察总长致敬:“在您的卓越领导下,您的队伍的能力今非昔比,使我对未来的安全充满信心。”

总长苦笑着想:要是入室盗窃都能这样有组织地进行就好了。

牛曼打电话向斯特劳报告了放偷实验的结果,也提醒他别忘了对“英雄们”论功行赏的承诺,包括提前释放。

“你倒不怕街上的罪犯更多?”斯特劳没好气地说。

牛曼笑道:“你也看见了,罪犯本来就差不多都在街上,再多几个也无碍大局。”

“唉,要是你们科学家执政,还不把治安系统取消了?不过,是没想到实际破案率会这么低,堂堂法治简直像在开玩笑。”

“是啊,就像在没有墙的地方把一扇门漆得很讲究。”



牛曼还用类似的方法获取了其他犯罪类型的破案率,诸如商店偷窃、走私贩毒、伪劣产品等等。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凡此种种的破案率都远低于百分之十。他在可行性报告中得出结论:



各类安全系统的破案率都远低于百分之十。这个事实表明:这些系统的功能与人的欺骗功能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一如机器与大脑的能力不在同一数量级上。



由此他把世界的低效率问题归结为一个公式:阴谋不等式。英国是个喜欢讲阴谋理论的多疑民族,从哲学上的大怀疑家休谟到文学上的大侦探家福尔摩斯都可见一斑。这种怀疑传统延续至今,甚至对许多早有定论的大事件——如美国人登月、戴安娜车祸、9·11事件等——都还时有各种阴谋理论挑战官方版本。不断有各种调查,关于调查的调查,甚至关于调查的调查的调查……牛曼发现,如果把“阴谋”概括为三类——想象的阴谋、存在的阴谋、识破的阴谋——那么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表达世界的效率。一方面,欺骗的可能性迫使人们想象大量阴谋的存在,这导致对安全系统的巨大投入。另一方面,安全系统的能力远不及人的欺骗能力,只可能有极低的破案率。阴谋不等式是说:想象的阴谋数大大地多于存在的阴谋数,存在的阴谋数又大大地多于识破的阴谋数:



想象的阴谋数〉〉存在的阴谋数〉〉识破的阴谋数



这两个数量级差距的叠加(〉〉〉〉)数学地决定了世界低效率的绝对性。它不可能靠什么人为的改进措施来解决,除非能消灭欺骗。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