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索朗扎西:周折人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的“惹喇嘛”了,而成为一个女人了!

我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问罗布多吉,你不是说你们一起上学还睡一个被窝吗?罗布多吉说,是啊,可那时候我也只有五岁,啥也不知道啊!我问次仁云登,你那时候真是个男孩吗?她说,是啊!

完全不可思议!

此后,还听有人说,他们寻找乌金贝隆,其实是因为共产党、解放军要进军西藏而逃亡,所以才让次仁云登女扮男装……次仁云登很肯定地说,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共产党解放军。是啊,旧西藏政府对于藏北西部一带,基本上难以企及,而达尔果山一带人烟更是稀少,信息更是封闭,根本不可能在1950年就知道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消息。

我不知道是自己的理解力出了问题,还是这个故事本身就那么离奇。“惹喇嘛”怎么就变成了女儿身呢?

此后,在次仁云登二十三岁时,与一位藏族牧民结婚,并生养了五个孩子。1982年冬天,这位丈夫因为到邻村喝酒喝醉了,独自骑着马回家,掉进了路上的一个冰窟窿,不幸去世;后来再婚,还是嫁给一位藏族牧民,生养了一个孩子,前几年也去世了。

不用说,当“文化大革命”狂潮袭来,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也没有幸免于难,这位“惹喇嘛”遭到当地红卫兵造反派的无情批斗。

三十多年过去了,前来寻找乌金贝隆的近千人,已经繁衍到三千多人了。1984年,复出的十世班禅大师视察藏传佛教地区,来到了巴音布鲁克。罗布多吉作为公安人员,当时还担任班禅大师的警卫任务。蒙藏同胞蜂拥而上向大师叩拜,班禅大师很惊讶此地居然还有常居的藏族,感到十分亲切,年老的藏族同胞则向大师诉说对故乡的思念,希望能够回到西藏。大师还告诉他们,这里的条件多好啊,你们留在这里不好吗?但那些藏族老人还是希望能够回迁西藏。我们是藏族人,还是要回到西藏去。

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一批批牧民又从新疆陆续迁回西藏,被安置在他们原来的家乡一带,分布在那曲地区、日喀则地区的几个县。罗布多吉和云登他们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有几十个人建了一个微信群,群的名字就叫作“乌金贝隆”。

寻找乌金贝隆的故事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仍然不无感慨。因为踏上迁徙之路的时间不同、各人经历的不同,故事也有了多个版本,衍生出很多传说。罗布多吉和云登倒是很希望能够把这个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免得以讹传讹。“惹喇嘛”——次仁云登因为身体不好,不能接受长时间的采访,她只是对我们的访问一再地表示感谢,最后,还用那曲牧区话跟我们告别:“次仁!次仁!”——意即“长寿!长寿!”



桑旦拉卓读后感

曾经有一首歌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那里月朗风清、那里一片安宁、那里人儿善良、那里一片吉祥、那里一片清香,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香巴拉并不遥远。”

这首歌的歌名为《香巴拉并不遥远》,乌金贝隆与香巴拉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一个美好的地方,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那里,人们大多时候喜欢把美好的事物寄托在远方,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对于当下所处的环境认为只是苟且,仅此而已。我自己也是如此。

故事中的主人翁不论神奇的男变女的身份是否属实,不论迁徙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但他(她)带领上千人千辛万苦地寻找“乌金贝隆”迁徙至遥远的巴音布鲁克是真实的。说明人们对于人间天堂是多么的向往。

我想有一天人们如果真能找到传说中的“乌金贝隆”待久了也会想离开,因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人心更是如此,只有找到内心深处的“乌金贝隆”并能安住在当下,懂得珍惜当下,能与无常共处,把逆境当成动力,犹如释尊当年,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夜晚,将魔王射来的无数刀剑,用佛陀无惧的觉性和智慧、慈悲,将刀剑转为花朵,我们虽没有佛陀般的觉醒,但我们可以向释尊学习,把生命中的苦难变成动力,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即使是在寒冬也会觉得温暖

如春。

就像歌中所唱,香巴拉并不遥远。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