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的妇女地位尊贵,很可能出于王家。她有可能就是阿萨女王,即金发哈拉尔德的祖母。78
虽然奥塞贝格船棺之中没有发现珠宝(推测应当是被盗墓者取走了),余下的陪葬品依然极具价值,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大型木制马车,车的轮子保存完好,上面还雕刻有盘旋的凶恶野兽。在车辆的侧面有四个木雕头颅,其中一个是凶恶扭曲的人脸,它也成了维京时代最为著名的图像。其他物品包括各种各样妇女所用的日常物品,是供她们在往生后使用的,比如斧头、刀具、整头牛的遗骨、床、被褥、纺织用具以及车辆和雪橇(或许是为她们前往另一个世界所用)。在各种物件之中还有一张挂毯的残片,它几乎完全分解了,或者说是被压在一起,如同蛋糕一般难以分开,根本无法完全拆解研究。即使如此,部分挂毯还是得以修复,上面的形象显示它或许是某幅挂画的一部分,上面有行走或者骑马的人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图形,比如卍字符号、绳结符号和飞鸟形象,它们填满了几乎所有的空白处。
在奥塞贝格还发现了所谓的“佛桶”,它是一只在其他方面都平常无奇的紫杉木桶,但是在把手上有两个类似闭目打坐的佛陀的形象,它们身上都有一对黄色珐琅制成的卍字佛印。尽管看起来这可能是他们和东方贸易的结果,但桶应当是在爱尔兰制造的,或许是从爱尔兰的修道院抢掠而来。79更加惊人的是在奥塞贝格墓葬角落发现的一张床的四个床柱。每个床柱上都雕刻了独立的龙形象,第一条格外凶恶,仿佛随时要跃起伤人,而另一条龙则怪异而令人厌恶,第三条龙大张着眼,第四条龙的表情则近乎滑稽。
在维京舰船发展的高峰,以奥塞贝格船和科克斯塔德船为代表,舰船体积甚大、船体开放,既使用划桨也使用风帆,而独特的建造方式让它们适合用于长途的掠夺活动。他们的船只吃水很浅,可以在大多数其他大型船只无法进入的河流之中航行,而这让他们的目标惊恐不已,因为只要有海岸线或者河流,维京海盗就可能出现。
奥塞贝格船的龙骨长达65英尺,稍微弯曲,让船的吃水最深处位于船壳最宽处,以便增加船只的载重量。船只的骨架上是一系列交叠的木板,上面使用铁钉连接,在末端以小金属片加固。使用交叠的木板是“重叠搭造法”的典型特征。木板随后用木质的肋条加固,通过穿过底部孔的绳子捆扎。
科克斯塔德船比奥塞贝格船略大,约有75英尺长。其整体架构更加坚固,龙骨一体成型,因此更适合在海上航行。它的船壳更圆,桨口还可以关闭,以防水涌入打湿船只内部。其两侧也比之前的船只更高,这个改进让船员能在航行时生活在更干燥的环境中。科克斯塔德船约完成于850年,比奥塞贝格船晚了近半个世纪,这说明船只建造技术在这一维京人的掠夺活动全面展开的时期,有了明显的提升。
科克斯塔德船和奥塞贝格船(以及年代略早的另一艘船,1867年于楚讷出土)都是维京海盗的典型战船——长船的实例,尽管记载中提到过的更大的舰船甚至能运载70名桨手(比如奥拉夫·特里格瓦松的长蛇号,上面有34对船桨)。奥塞贝格船在内侧扶手处有盾牌架,可以挂64面盾牌(考古学家发现的盾牌残片证明这些圆盾直径约3英尺,涂着黑色与黄色的颜料)。当入港之后,盾牌可以留在一侧,震慑潜在的敌人或者在犹豫是否要把财宝交给维京海盗的人。两艘船的桅杆都完好无损(尽管科克斯塔德船的桅杆不完整),都可以在必要时升起或下降,使用所谓的桅杆栓进行调节(这根木料拴在桅杆上,让调节桅杆更加容易)。转向则使用巨大的侧桨,位于船只的右侧[而英语的“右舷”(starboard),就源自古北欧语的“styrbord”,即转向的一侧]。在陆地上时侧桨可以收起,只要解开拴住桨的皮带就可以将其放进船中。
这些大船给人带来的视觉震撼不可小瞧。11世纪中期,《诺曼底埃玛王后颂》的作者留下了克努特的舰队在1015年离开丹麦的一段记载,他描述道:“闪耀的兵刃挂在一侧,另一侧挂着的盾牌闪着火焰一样的光芒。黄金在船尾闪耀,白银则在各式各类的船只上放光……所有目睹这恐怖的对手的人,看到金光闪耀的舰船上,全副武装的战士满面金光,而龙头上也闪耀着纯金的光芒……又怎能不畏惧率领这支军队的国王呢?”80
我们对维京舰船的风帆与索具则所知有限,毕竟仅靠出土的船只上的残存文物,很难准确复原,而萨迦之中存留的记载也相当有限。我们因此只能依赖图画上的形象,特别是瑞典本土以东55英里处,波罗的海中的哥特兰岛上的一系列岩石绘画。
这座岛屿在维京时代的重要性,从岛上出土的大批维京时代的钱币窖藏中可见一斑,而且岛上还有许多小港口,比如帕维肯,它们充分利用了哥特兰岛在波罗的海的战略位置。更惊人的是那些有图案的岩石,它们通常被用作墓碑,这些雕刻出现于约公元400年的铁器时代,而且几乎是该岛所独有的。最开始的图案有螺旋纹饰、圆花饰和想象中的动物,随着这种风格的不断发展,开始有神话中的场景出现;有时图案还描绘太阳和舰船,两者的结合或有一定的宗教意义,象征将陆上的死者用船运到死者的世界。81图画中最早的船只(可追溯至6—7世纪)上却只有船桨,没有船帆。
直到9—10世纪,哥特兰的石刻才和瑞典传统的如尼石更为类似,上面有了纪念过世者的铭文,但石刻上的图画依然留存,成为北欧世界最为与众不同的风格之一。图画包括女武神将死去的维京战士带离战场、奥丁独特的八腿神马斯莱普尼尔,还有一系列的船舶的图画,画上的船没有扬帆,船帆则绝大多数是清一色的三角帆,但船只索具则更为复杂。基本可以肯定这些船是战船,因为石刻上的船只满载着战士,仿佛在急于求战。
其他存留的船只(或残片)提供了维京舰船形制的更多信息。一艘在丹麦菲英岛上的拉德比发现的舰船(仅剩下在土壤之中的印记,还有几排金属铆钉存留)大约可追溯到900年,比奥塞贝格和科克斯塔德发现的船只更长更窄。这种造型的船只使用风帆更为困难,或许是在波罗的海近海使用的。而1953年时发现的一艘船,或许是在985年进攻海泽比时沉没的,这艘船给维京时代晚期常见的大型舰船提供了典型范例。其长度估计有近102英尺,而且能够载运60名桨手,这意味着这艘船的船员发动攻击时规模相当可观。
记载之中(也就是说仅见于萨迦之中)的最大维京战船,是奥拉夫·特里格瓦松的长蛇号,据说长度超过100英尺。这艘船在998年建成,其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故。负责监工这艘大战舰的是“顺滑的刮削者”(Skafhogg)托尔贝格。一天晚上,托尔贝格必须要离开,工程无人照顾,当他带着国王返回时发现“工人已经到来,但是没有开始工作。国王询问他们为何如此消极怠工。他们的回答是船只被某个人可耻地破坏了,这个人在从头到尾的木板上都留下了一道深痕”。82奥拉夫勃然大怒,向众人悬赏这个破坏者的名字,而托尔贝格承认他正是那个破坏者。奥拉夫斥责他的首席工匠,要他立即将船复原,否则就处决他。“而后托尔贝格上前切削木板,直到所有刻痕被完全削平,与其他部分平齐。随后国王和其他人一致认为,在托尔贝格改良之后,船只更加美观了。国王随后让他在另一侧也如此进行,并致以重谢。”
托尔贝格的改良如今已经无从得见,因为奥拉夫的舰队在999或10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