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2 获得人生“第一桶金”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一清二楚。

我把所有支出分为三类:

第一类:必要的日常消费。

第二类:必要的“自我提升型”消费。

第三类:其他消费。

必要的日常消费,主要是基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支出。吃饭、房租、交通费……这些消费支出,维持我们的日常生活,节省空间不大。

请注意关键词“基本”。比如,换季时你买衣服是基本消费,但每次逛街必买衣服,就不是了。如果你在地铁发达的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是基本消费,但每次出行都打车,就不是了。

对家境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刚来大城市打拼时,只要不影响健康,过得稍微艰苦一些,没有什么不好。这会让你对社会有更深的认知,并且激励你更加努力。

大二时,我从上海到北京实习,每个月实习工资只有2000元。一张600元的动车票对我来说太奢侈。因此,我决定坐绿皮火车,坐了近33个小时,才到达北京。

如今,这趟慢车已经停运。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坐30多个小时硬座很辛苦,但在当时,我却没有什么感觉。在绿皮火车上,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与他们多聊聊也算是一种社会实践。

初到北京,还不确定要待多久,我就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找了一个小隔间的房子住下。屋内除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以外,几乎就没有空间了,我连打个转都怕碰到墙壁。

每天早上,我先坐地铁八通线,到四惠东地铁站转乘1号线。在1号线转乘时,人山人海,每个门口都站着一位志愿者。只要车门一开,排队的几十号人就往里冲,往往有一两个人,半边身子进了车厢,半边身子还在车门外面。

这时候,一位志愿者就会帮忙用力地推这名乘客,好让他能挤进去。

好不容易挤进地铁,刚松一口气,就会发现另外一个尴尬事实:在整个车厢内,只有脚落的空间,四周全占满了人,如果附近的人刚好吃过韭菜包子或者喝过豆汁,那一次地铁之旅,就会特别“难忘”。

有一次,我来不及吃早餐就要上地铁,于是把豆浆放在背包里。等我经过了上地铁、下地铁的过程,再打开背包时,发现豆浆包装袋被挤爆了。这倒是小事,倒霉的是豆浆竟然流进了背包中的笔记本电脑。换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好几千元,但工作又必须使用,换完笔记本电脑,日子变得更紧张了。

回过头来,我特别感谢那一段经历。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财富的态度。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崇尚“清贫”,很少有财商教育。在网络舆论中,有不少“仇富”的言论,仿佛富人天生就有原罪一样。

我在小城镇长大,周围人的家境差距不大,从小对贫富差距理解不深。我来大城市生活以后,才真正体会到“穷”的滋味。

“成为有钱人是一件可耻的事”,这个观念在我的大脑里盘旋过许久,直到来大城市后,才开始松动。我终于明白,人生的真相恰恰是这句话的反面——成为有钱人不是一件可耻的事,通过正当的手段创造财富,不仅对自己有益,更对整个世界有利。

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每个有进取心的人,都应该尽己所能,摆脱贫穷,走向富裕。

不过,贫穷和穷人是两码事。一些人因为家庭变故或者意外事故,暂时背上“穷人”的身份,这并不可耻。有人生来是贵胄,自然有人出身贫寒。

处于贫穷境地的人,最好的生存策略是认清现状,抓住机会,做出改变。如果因为贫穷而对社会充满怨气,整天将时间耗费在诅咒富人身上,最大的可能就是一直悲惨下去。

对富二代来说,家庭条件好,一出生就有很多资源。对家境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勤奋节俭,靠自己攒下本金是一条必须走过的道路,越早开始越好。

前面主要讨论了支出中的第一类:必要的日常消费。接下来,我们看支出中的第二类:必要的“自我提升型”消费。

有些人在养成节俭习惯的过程中,慢慢地,对任何费用都想节省。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钱是一种工具,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使用它,就帮自己打开人生的更多可能。

有一些“自我提升型”消费是极其必要的,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适当地投入。我们应该放眼长远,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大多数人在靠基金等资产挣钱之前,主要依赖自己的“人力资本”挣钱。人力资本包括哪些呢?

第一,你的知识、技能与经验。

第二,你所拥有的,相互帮助的人际网络。

第三,你的审美与眼界。

比如,你根据自己的需求,买书、买课程去学习,就是在提升能力。

通过适当付出,与他人建立更牢靠的关系,认识更多新朋友,这会让我们的人际网络越来越大。

听音乐会、看画展,这些事情听上去有些无用,但它们会在潜移默化间改变我们的审美与格局,而这些在人生的发展中也至关重要。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费雪,曾经说过一句话:凡是能够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自己就是特别重要的资产。

“自我提升型”消费,都是投资。“人力资本”不断增值,从长期来看,一定会带来回报。我们在第1章中提到前泽友作的故事,就是典型案例。

在做“自我提升型”消费时,也要注意“必要”原则,量力而行。以买书为例,很多人把书买来以后,放在角落,几年过去,甚至包装都没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当我们梳理账单,厘清必要的日常消费和“自我提升型”消费以后,就会发现,剩下的消费都可以归纳为“其他消费”。这些消费,能省则省,当断则断。

比如,许多人爱喝咖啡、奶茶。这两种饮料,既不健康,也不便宜。

所有含糖的饮料,都应该少碰。高糖不但可能引发糖尿病、脂肪肝和肥胖症,还会伤害大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大鼠实验,研究揭示,长期高糖饮食会让大脑变得迟钝,出现学习记忆障碍。

从财务角度来看,买饮料的钱,长期加在一起,积少成多,就是一笔大钱。

比如,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女生,平时工作很辛苦,每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家,所以养成了工作时喝咖啡、下班后喝奶茶放松的习惯。

一杯饮料30元左右,对月薪过万的上班族来说,看上去这是典型的“小钱”。

假设她平均三天喝一次饮料,平均一个月饮料费近300元。这笔钱看上去仍然不多。

但是,如果她改掉了喝饮料的习惯,每个月把这笔钱用来定投大盘指数基金(比如中证500),30年后,她退休了,这些买饮料的钱能换来多少钱呢?

根据中证500指数基金的长期表现,按照平化收益率为10%来计算的话,答案是67万元。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