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还有哪些别的选择?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如果说,应对经济停滞的一个标准方法是政府开支,那么另一个标准方法便是充实银行实力。很多人认为,当年美国之所以长时间深陷“大萧条”泥潭,就是因为1930~1931年的多次银行危机使信贷市场遭受长期损害。这一观点认为,当时的一些商人要是有机会得到贷款,原本是会愿意扩大开支的,而且他们本来是有获得贷款的资质的。但是他们没有得到贷款,因为原本可以提供贷款的银行家或是已经破产,或是无法吸收到存款,因为“大萧条”大大打击了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用托儿合作社的例子里来讲,这一情况相当于,本来有一些人愿意在冬天外出,在夏天代人照顾婴儿,但这么做需要一定数量的票券,而谁也不愿意借给他们这些票券。

就日本的情况而言,日本银行在泡沫经济时代放出了许多不良贷款,在随后的经济长期停滞时期,许多原本良好的贷款也变成了坏账。所以,有人对日本萧条的解释是,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主要原因是其银行的财务状况不佳,因此要让日本经济复苏,只要解决银行的问题就行。1998年末,日本国会也制订了一项5 000亿美元的银行援救方案。

但日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让通货膨胀率提高一点。这一点需要一些解释。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经济学家都没有深入思考过流动性陷阱问题。经济大国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例子并不多见,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之前,上一个例子似乎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美国。而且,经济史学家一直倾向于认为,当时美国的情况并没有多大的研究意义。他们的理由不外乎有两个:一是认为那不是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只要当时美联储做出了足够的努力,美国本来是能走出困境的;二是认为那是流动性陷阱,但只不过是由于当政者犯下了荒谬的政策失误,我们才陷了进去,那样的政策失误是不大可能重犯的。所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人们明显发现日本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时,经济学家基本上是毫无准备的,如果我可以责备同行的话,也可以说他们是漠然不顾的。至今仍令我深感震惊的是,世界上只有那么少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了,日本的陷阱是个多么重大的现实问题,对我们的经济学信条又是个多么严峻的挑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