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子银行系统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什么是银行?

这问题听起来真蠢。谁不知道银行是什么样的:银行就是个巨大的大理石建筑。哦当然,现如今,银行也可能是大型购物中心里的一个店面,有出纳在那里收付现款,窗口上还贴着“经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标志。

但是,经济学家是从银行的行为而非外表来界定银行的。从那些锐意进取的金匠的年代到今天,银行业务的本质特征一直未变。这一业务就是,银行向存钱的人承诺他们可以随时取款,但同时银行又将大部分存款投资在无法立即变现的资产上。所有从事这种行为的机构、所有以此为内容的金融安排都是银行,是不是在一个巨大的大理石建筑内安家,则无关紧要。

比如,让我们来看一看一种名为“拍卖利率证券”的金融安排。这种安排是1984年雷曼兄弟公司构想出来的。后来,从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许多机构都将拍卖利率证券作为首选资金来源之一。拍卖利率证券的机制如下:个人将资金长期出借给借款的机构;在法律上,这笔钱可能在30年内不得要求偿还。但是,借款机构会经常地、往往一周一次地举办一场小规模的拍卖会,将那些想退出的投资者的债权拍卖给新投资者。对于每笔证券而言,一场拍卖会上确定下来的利率,将适用于投资在这笔证券之中的所有资金,直至下一场拍卖会到来。假如拍卖会上的竞价者不够,导致那些想退出的投资者无法全部退出,那拍卖会就失败了,借款机构就必须接受惩罚性的利率,比如15%。但拍卖会一般不会失败。拍卖利率证券的好处在于,它既可以顾及借款人希望得到长期稳定资金的愿望,也可以顾及出借人希望随时收回借款的愿望,从而将二者调和。

想想看,这和银行业务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与传统银行相比,拍卖利率证券似乎对所有参与者都更有利。拍卖利率债券的投资者得到的利率高于他们把钱存进银行所能得到的利率,而拍卖利率证券的发行者支付的利率低于他们向银行借长期贷款所要支付的利率。米尔顿·弗里德曼告诉我们,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但拍卖利率证券似乎恰恰提供了免费午餐。这些证券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