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化与以创意理念为支撑的特大企业的兴起(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飞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球性大企业的经营特征因之改变。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市场,这个市场涵盖了从移动电话到装备制造、从医药产品到信息服务的所有商品与服务领域。全球化的这一新特点极大地拓展了各大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了经营复杂度,催生了一批新型全球性特大公司。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大企业的规模之大。全球潜在市场急剧扩展,各大公司为这个庞大市场提供服务的经营能力不断提高,一批新型特大企业应运而生。2006年,全世界国民收入或GDP产值,达到或超过500亿美元的国家有60个,而营业收入超过这个数字的全球性大公司就有121家,其中31家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 000亿。全球十强企业——沃尔玛(WalMart)、埃克森石油(ExxonMobil)、皇家荷兰壳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英国石油(British Petroleum)、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丰田汽车(Toyota)、雪弗龙公司(Chevron)、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Daimler Chrysler)、康菲石油(ConocoPhilips)以及道达尔(Total)公司——2006年度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4 360亿美元,超过全世界四个经济大国(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之外所有国家国民收入的总和。单是美国,2006年十强企业销售收入之和就达到19 840亿美元,高于全球6个经济大国之外所有国家的GDP总和。虽然说无论销售收入有多高,这些企业都不拥有国家权力,但是这些巨额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缴纳政府税收,购买其他企业不计其数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如果企业销售额足够大,而国家规模又相当小,那么,以上各方构成的利益同盟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相当大的政治、社会影响力。

绝大部分特大企业来自最发达的国家,这不足为奇。世界100强企业,来自美、日、德、法、英五国的就有76个。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国内经济规模来说,英、法两国在世界100强中所占比例尤为突出,美国企业突出程度略低。然而,在全球市场上,即使美、英、法等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也只是一部分领域。例如,美国企业在医药产品和软件开发两个领域力量最强,其中,全球最大医药公司,美国占了一半,而全球软件企业前四强都在美国。美国与日本企业共同主导了全世界计算机制造市场。欧洲与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瓜分了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欧洲公司的电信产品则在各大国家占有主导优势。

全球化改变了企业是属于美国、法国、瑞士还是中国这样的国别属性,但改变方式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10年前,博学的政治人物罗伯特·赖克(Robert Reich)一度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他宣称: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海外事业急剧增长,影响到他们的经营决策,背离了总部所在国及其员工的利益,养肥了一小撮海外股东。这种说法很容易理解,也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但却是无稽之谈。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全球性特大企业雇用的员工,70%以上就在美国国内,而不在欧洲的偏远村落,也不在那些发展中国家,而欧洲与日本跨国企业的本土员工比例还要高。在股东问题上,赖克也错了。一部分海外企业的利润肯定是要分给股东,但是,就美国跨国企业而言,国内外股东分得的企业利润当中,有40%进入了美国的退休养老基金,这些账户所有者可都是美国普通百姓。

当前,我们也看到,全球化转移了各大企业的战略焦点,总部设在欧美国家的各大公司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欧美特色。埃克森美孚公司总部之所以没有迁到巴林或列支敦士登,英国制药业巨头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公司总部之所以没有迁到印度或波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全球化的影响,这些公司的战略关键点,已经从确保获得低廉资本与劳动力转移到更加重要的中心任务,这就是开发并实现更具经济价值的新观念、新思想。有数据显示,各大公司如今投入最多、关注最多的就是其“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不仅包括体现在新开发的产品与工艺中的知识产权,而且包括企业品牌、数据资料、企业自身组织运行模式以及从事无形资产相关工作的高级员工的培训与任用。正是这些无形资产,而不是那些不足30%的海外员工的所在国度,决定了一个公司是美国企业、欧洲企业。而且,几乎所有与无形资产相关的行为活动都是发生在这些企业的母国。

说得更具体点,在欧美及日本各大公司,股东、执行官、经理人以及开发使用无形资产的关键人士当中,依然是欧美人与日本人占据主导地位,这些职位对全球性企业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及法定职责,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大公司创立于一些小国,即使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这些?司依然保持原创国特色。利乐拉伐(Tetra-Laval)是瑞典的包装业巨头,该公司大部分经营活动都在国外,公司所有者为罗辛(Rausing)家族,由于英国不对富豪家族内部财产的转赠与继承征税,该家族现居英国。然而,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利乐拉伐一直都保持着瑞典特色,虽然经营不在瑞典,但是,在决定企业成功的工程制造、市场营销及配送经营等核心业务方面,利乐拉伐公司的瑞典特征十分鲜明。此外,当不同国家的全球性企业合并时,实力强的一方通常占有主导优势——之所以叫戴姆勒-克莱斯勒,而不叫克莱斯勒-戴姆勒,就是这个原因。

全球化导致特大跨国企业的国别色彩越来越淡,一个更加微妙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越来越需要统筹兼顾世界各地的消费品味、商业模式及行业标准。诸如宜家、沃尔玛这些全球大企业,就不得不同时考虑几十个截然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和消费偏好。他们不仅给这些国家带去了源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美洲大陆的产品、服务、管理方法及专业技术,也从这些国家带回了经验教训,甚至还有在这些国家成功开发的新型产品。美国公司就是通过观察来自日本的竞争对手在日本及美国的经营方式,而学会即时库存(JIT just-in-time inventory)管理的。

全球快餐业领军品牌麦当劳(尽管麦当劳的房地产经营获利颇丰),有一半以上的餐馆在美国之外经营,其中,在中国各个城市,麦当劳餐馆数量就超过700家。美国人在国外经营的快餐馆里的许多菜单,都极具当地特色——巴西的麦当劳甘蓝、德国的麦当劳啤酒、瑞典的野草莓和香草派、香港的将军汉堡、巴基斯坦的卡福塔肉丸三明治以及韩国的冰冻红豆果子露,不一而足。不过,新英格兰州很多麦当劳菜单上的龙虾包最早是在加拿大开发出来的,德里三明治是从英国带回来的。也许,过不了多久,洛杉矶的麦当劳餐馆也会像埃及、土耳其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分店一样,为消费者提供家庭外卖服务。咖啡加甜点模式的“麦咖啡”最早出现在澳大利亚麦当劳分店,如今早已遍布拉美国家,或许很快也会风靡美国西南与西北地区。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