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资本市场的全球化(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智力资本与政治资本将会成为绝大多数大型企业需要的关键性稀缺资源,不过,在全球化的当前阶段,重点关注的仍然还是金融资本。在经济发展的其他时期,同样也会讨论资金与金融问题,但是方式并不一样。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的真正到来,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金融资产流动的规模之大、种类之多,让之前任何历史时期都相形见绌。巨额资本在全球自由流通,再加上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加剧造成的价格挤压效应,共同压低了全球资本利率,在发达国家,为房地产与股票市场从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波动创造了条件。最终,当代全球化的发展彻底颠覆了全球资本的传统流向,数千亿美元由发展中国家涌入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因为具备这些特点,当今全球资本的市场运作就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开路先锋。

对大多数人民、大多数国家,以及对当今世界这个整体而言,资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价值大小。货币存量快速增长,世界各地资金充斥。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资本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世界GDP增长,也比世界贸易与全球储蓄增长更快。据估计,今天全球资本规模超过150万亿美元,是全世界GDP总和的三倍多,也比15年前全球资本的三倍还多。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200万亿,并且几乎可以肯定,到2020年会再翻一番,超过400万亿的规模。而且,美元、日元、欧元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通速度增长比资本数量增长还要快,仅仅在过去10年间,流通速度就提高到之前的三倍,2006年一年流通量超过5万亿。

全球金融资产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这一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金融资产的权利主张体现在未来,资本快速增长就是一个信号,表明世界上掌握大部分资本的富裕企业与富人群体对未来经济发展总体看好——肯定比上世纪80年代要好,那时全球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要慢得多,资本总和仅比世界GDP总额高出10%。不过,这种乐观预期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拉美地区GDP之和占全球总额的4%,而且金融资产只占全球总和的2%,因为在这个地区,拉美国民与海外投资人基本都没有很强的投资意愿。大部分拉美国家依然游离于全球化轨道之外。

全球资本规模及国际资本流量达到历史性高点,最终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空前繁荣,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经历了长期的停滞不前,过去15年来,西方公司的投资、技术与专业技能大举进入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企业与国民因而积累了大量了储蓄与财富。而且,在现代化金融市场上,大部分国民财富都转换成公司债券、银行存款、企业股票及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经济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证券化”,如此一来,大部分新增财产最后都进入了当地或本国的资本储备池。

世界各国本地金融资产最终进入全球资本体系,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因为当今大部分金融资产都是以二进制字节形式存在,通过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创建、存储、传输。目前,没有哪个行业比银行与金融业的全球化程度更高——比如,花旗集团在90个国家开展业务,伦敦银行业巨头汇丰银行的业务范围也已覆盖76个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他们不仅可以连接、管理全球各地的经营活动,而且可以把实物资产变成无形证券,而不再是黄金、纸质凭证等有形载体,这些无形电子证券可以在几个纳秒之内,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根本不用花费运输成本。因此,尽管这些金融机构在智利、印尼,甚至中国的营业网点并不多,但是圣地亚哥、雅加达的企业、居民为了获取利润回报,可以轻易地把自己创造、积攒的财富投向中国上海或美国圣何塞的企业,也可以借给美国政府使用。最后,这个复杂的全过程以全球化带来的新增财富进入几十个国家的货币金融基础体系而告终,这又导致信贷与资金的新增长。

中国、印度及其他几个发展中国家,是资本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不过,全世界绝大部分金融资产依然掌握在西方金融机构手上。在这个领域,欧美及日本的主导优势比他们在GDP方面的优势还要明显,这些国家金融机构掌控的金融资产达到全球总和的80%以上。金融资产的所在地与其所有者并不相同。美国GDP占世界总和的29%,拥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达到37%,约为44万亿美元。不过,有12%的美国公司股票、25%的美国企业债券、44%的美国政府国债并不在美国人手上。到2007年7月,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为4 080亿美元,日本是6 110亿美元。两国合计,中国与日本政府持有美国联邦与各州及地方政府的外部债权总和的20%以上。这是一扇窗户,全球投资人普遍看好美国经济繁荣前景,从中可见一斑。

美元在全球资本市场货币流通的主导地位,可以强化这种乐观判断,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美国经济普遍性的卓越表现。2004年,全球范围内,有45%的公司股票交易、43%的企业债券交易,都是通过美元结算——由于美元是买卖美国股票与债券的流通货币,上述比例数值就可以告诉我们,哪个国家的债券与股票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大量买卖。这类数据也能说明,全球投资人如何不看好欧洲与日本的经济前景:2004年,只有15%的普通股票交易通过欧元结算,而日元结算的比例更是只有9%,尽管欧洲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相差无几,一个日本的经济规模也接近美国的一半。在全球投资人看来,英国的经济前景稍好一些,2004年约有8%的全球股票交易通过英镑结算。

通过各国金融资产增长来源这个窗口,可以观察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动力。美国是全球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金融资产增长主要通过增持普通企业股票实现,主要推动力就是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买进,等待股价大涨,在股市上赚取高额回报。在日本,股市经过多年下跌与停滞之后,刚刚恢复元气,金融资产增长主要通过发行政府公债推动。在欧洲,各国政府还在苦苦寻求刺激私营经济发展的良方,努力保持难以为继的福利制度继续运行,金融资产增长主要来自国有企业的特许经营以及政府公债。在中国,股票与债券市场很不发达,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银行账户的私人储蓄上,在一个缺乏广泛覆盖的医疗保险与公共养老制度的社会,私人储蓄就成为人们就医看病、退休养老的主要保障。

到2020年,美国依然可以保持金融行业的主导地位,尽管优势没有现在这么明显。最近,阿兰·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对参议员的一个委员会表示,今天以至在他所能预见的未来,“购买美国财政公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美国政府公债今后很可能继续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金融资产,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美国公司股票及债券也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人。财经作者有时会把这种现象归因于美国的“政治稳定”,这基本上是美国保守的经济文化的一个委婉说法。无论美国政治左倾还是右倾,美国企业几乎总是要比其他发达国家企业更加自由。过去75年来,欧洲国家许多行业实行国有化(很多企业最近又实行私有化),而在美国就没有出现类似情形,与中国国有企业大量存在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就我们的记忆所及而言,与欧洲人和亚洲人相比,美国人一直以来都更加尊重企业,即使企业提供的医疗与养老保险之类公共产品不尽人意,他们依然信任企业。而且,长期以来,欧洲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