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 《大英百科全书》中的帕拉庄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地方政府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且承担了已经不复存在的第二解放乡的职能。

虽然贫富分化的速度慢了下来,但是在人民公社成立的初期它仍然存在。有些社员牲口多工具多,得到的分红也足够他们不需要再参加劳动,这些人还想去别处赚一些不费力气的钱。对于由以前的农奴或奴隶组成的家庭来说,全部收入或者主要收入依靠劳动取得,而且只能生产出更多的盈余来冲抵分红,他们迫切要求成立人民公社。到那时候,如果不参加劳动,将无权得到别人的劳动成果。

1970年,人民公社完全转变为以社会主义为基础,所有东西都由集体共同拥有和共同使用,土地全部收回,并且不进行补偿。集体通常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来赎买社员手中的牲口和农具,它们也不再作为“股份”决定“分红”,参加劳动是取得收入的唯一来源。

当然,问题和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社会主义教育也需要不断加强,公社社员对封建残余势力采取的新手段依然保持着警惕。他们告诉我们说:“对我们的干部进行腐化是他们采取的主要手段。过去在他们的眼中,奴隶连狗都不如,现在他们让我们像亲戚和朋友一样加入他们。我们强调要忠于自己的阶级,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干部必须和群众一样参加劳动,生活和学习,不追求特权,始终做劳动人民的一员。”

1959年帕拉庄园还没有党员,1965年只有5名党员,而截至1975年,党员数量增加为27名,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20岁。

下面这些数字是我们得到的有关全公社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的数据,它们显示的增长是全方位的。

表4-1 1959年、1966年、1976年互助组和公社的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对比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引入了冬小麦的种植,帕拉庄园的粮食产量和西藏其他地方一样都实现了增加(这种变化带来的问题请见下页。)1972年,互助组和公社的粮食产量实现了自给自足。1975年,每公顷土地分到的粮食大约是224公斤。同年,由于粮食的盈余卖给国家的部分如下:

表4-2 互助组和公社的粮食盈余对比

除此之外,储备的粮食(种子除外)数量如下:

表4-3 互助组和公社的储备粮食对比

人民公社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台柴油发动机和其他农机(脱粒机、扬谷机和条播机),还购置了14辆马车;1976年,基本完成了农田基建和土地平整工作,为机械化生产做好了准备。县里的一条灌溉水渠也正在修建之中,贫瘠结块的土地也用河沙进行了改良,既能提供肥料又能供应肉类的养猪业也发展了起来,1980年粮食产量的目标是每公顷3吨。

无论是互助组还是公社时期,儿童的入学率都超过了90%。

50岁的公社妇联主任桑姆说:“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我十分震惊,我不相信这是真的,当时我脑海里又出现了过去农奴主的形象。接着,毛主席的形象又把他们完全挡住。毛主席把我们从地狱里拯救了出来,旧时代已经过去,并且坚决不能再恢复,继续进行革命的任务落在我们的肩上。”

和西藏其他地区的公社一样,随后对政策开展的回顾和反思,揭露了“极‘左’路线”对公社犯下的很多错误,有些是全国性的普遍错误,有些具有地方性的特点。比如,(就公社社员而言,如果承担了自己应承担的集体劳动)无论什么私人性质的生产劳动,不管是农业还是牧业,只要以个人的形式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即便没有构成对他人的剥削都要加以限制,或者称其为走“资本主义”路线,这种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在公社的组织里面,一些模式没有考虑西藏的特殊情况而从内地全盘照搬过来。在阶级政策方面,有一些农奴被重新划为“富农”成分,并且成为斗争的对象。这些做法不仅不合理,而且是一种倒退。在粮食政策方面,冬小麦的种植受到了重视也引起了争论,并且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的确,粮食产量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西藏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小麦(高海拔、高紫外线辐射等)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它们很难磨成优质的面粉。而长期以来作为高原传统主食的青稞,却由于过分注重冬小麦的种植,种植的面积和产量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出现了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主食供应不足的局面。

尽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将来其他的问题也不可避免,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帕拉庄园和别的地区将永远不会回到过去,西藏人民在自身的环境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能力将不断增强,这种方式也最容易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改善。而且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机遇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注释:

[1]查理斯·贝尔,《西藏今昔》(牛津,1924年),第94页。

[2]贝尔为帕拉庄园的财富还加了另外的证明。“宗山附近的帕拉谷仓,我通过测量发现它可以容纳1万立方米粮食,这只是帕拉家族的财产之一。”(同上,第43页)。

[3]由于我们在克松庄园见到奴隶们被封闭在他们的劳动场所,因此点名间隙“能自由活动”是不真实的,西藏的奴隶一直受到监视,有时甚至根本不能自由活动。

[4]根据克里斯托佛·马林所写的《1975年9月5日远东经济评论》,帕拉·土登沃丹是1959年叛乱前夕,美国中情局为了及时了解西藏的情况,被空投到西藏的伞兵。由于对叛乱胜利的前景不太看好,他曾极力主张美国向西藏投掷原子弹,以尽快结束在西藏的战争。帕拉骨子里的传统观念在与帝国主义者之间的勾结中显现出来。他们完全不顾自己民族的安危,完全不顾对“进步”短暂虚伪支持的借口(借此与中情局过往甚密),完全不顾西藏分裂主义和帝国主义者间不可避免的联系。

[5][译者注]原著中此官职名为“ex-chamberlain”,也有译作仲尼钦莫,是达赖喇嘛的大管家。许多书中又称其为达赖喇嘛的副官长。

[6]没收农奴的遗产在欧洲的封建时期也存在过。例如,在11世纪的法国,“乡下佃农的‘永久管业’意味着他们自己没有任何物品,他们只允许有动产,而且他们没有权利将这些财产传给后人”。如果农奴的孩子事实上继承了这些遗产,他们要“为得到这些财产交很重的税,或者放弃占有一匹马、一头牛或其他特别值钱的财产”。(《大英百科全书》中的《庄园》一文,第11版)这些做法和1959年前的西藏非常相似。

[7]贝尔,《西藏的宗教》(牛津,1931年),第182页。

[8]《达赖喇嘛自传;我的祖国和人民》(伦敦,1964年),第61页。

[9]《农奴制》,《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

[10][译者注]仁青卓玛(Rinchen Dolma Taring)是贵族擦绒(Tsarong)的前妻,后来又嫁给大贵族车仁·晋美旺秋。

[11]车仁·仁增卓嘎通嘎,在她的《西藏的女儿》(伦敦,1970年)一书中。

[12][译者注]原著中为“chuba”,是一种藏族服装名称,为一种大襟长袍。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