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七章 统一战线的大门始终敞开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立场上行事,或至少是不以同样的方式做事。)

1979—1981年间,叛逃在外的达赖喇嘛一直在说两件事:第一,可以肯定的是,他考虑在不远的将来回国;第二,但现在不会回来,至于什么时间回来还不确定。

经达赖同意,在此期间“一些在外的藏族人”曾在1978—1980年间至少集体回国三次,还有人以个人的身份回国。这其中就包括达赖的哥哥嘉乐顿珠和土登诺布,这两人在政治上依然十分活跃。他们去了西藏和其他省份的藏区,还去了北京,旅程不仅有普通的观光,有与亲朋好友的接触,而且还与领导层有过坦率的讨论。

换句话说,现在中央与国外的藏族人有了接触,这说明双方向着团结迈进了一步,但在此过程中的斗争也少不了。

但是分裂分子新老手段并用。有些新手段似乎在利用新生事物。譬如,“西藏共产党”在国外成立,并且迅速得到所谓“流亡噶厦”的认可。

1979年,达赖喇嘛参加了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召开的“亚洲佛教和平会议”,随后又去了苏联。此前他曾说过,在过去的十年中,苏联密使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印度主流报纸马德拉斯[15]的《印度教徒报》在5月20日刊登评论说,这表明莫斯科决心要阻止达赖重回中国。该报接着说:

苏联企图在它与中国交恶中利用达赖喇嘛,这是一个潜在的危险趋势,因为在与中国更广泛的对抗中,莫斯科会毫不犹豫地利用新疆和西藏的形势,对这些边缘地区的不同政见加以鼓励。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20世纪初沙皇俄国(还有英国和后来的美国)帝国主义政策所做的一个描述。请注意,所有这一切在当时不仅受到列宁的谴责,而且受到苏联的谴责——只要它依然坚持列宁的精神。

1979年,莫斯科自己发动的宣传攻势也证实了这一点。最有趣的例子是一本名叫《中华帝国的崩溃》的书,作者是苏联记者维克多·路易斯,他和“著名”的克格勃也有联系。这本书公开呼吁“在民族路线上分裂中国”。(有关这个主题的其他例子,请参看附录三第509—511页)

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下,统一战线对于西藏的发展和多民族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意义。现实也很清楚,尽管国内外出现了新的煽动者,但总的趋势还是反对西藏分裂主义。第一,在帝国主义扩张和瓜分中国背景之外,西藏近现代从未出现过分裂主义。第二,分裂主义新的怂恿者和支持者已经出现。参与这个游戏的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几个国家政府已经发现,不管他们怎样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分裂主义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因此,后来步后尘者最终也将会得到同样的下场。

统一战线与之相对在现实中却根基坚固。伴随着西藏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作为全中国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西藏统一战线一定会不断壮大和稳固。前进的道路依然复杂,并且困难重重,但基础更加宽厚的统一战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多样性,因此也更加成功。

毫无疑问,很多现在旅居海外的藏族人将会回到国内(这样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尽管继续住在国外,但已经开始以组团申报或者个人等形式回来探亲(近来游客已经在商店里和公交车上遇到他们)。无论他们选择留下来与否,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自己祖国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

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达赖喇嘛还在仔细考量,但对他的邀请也一直敞开着大门。1982年春天,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再次重申了这一点。

如果这些正确政策能保持连续,分裂主义注定将会消失,民族团结一定会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潮流,它符合西藏的利益,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周边邻国的利益。因为只要西藏依然是超级大国阴谋的目标,这些周边邻国自己就会有危险,可能被用作垫脚石受人利用。

注释:

[1]天宝在1979年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2][译者注]原著为藏族自治革命政府,经译者查证后应为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3]要了解更多福特的情况,见第205—206页。

[4]自1979年起,任其民族委员会主席。

[5]见第15章,“旧西藏军队”。

[6]如本书其他章节所述,他1978年才恢复了公众生活。

[7]帕巴拉的哥哥堪穷·索郎降措,1959年时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同样也没有反对进步,后来他遭到叛乱者的杀害。许多人为统一战线殉难,其中格达活佛是最后一位。

[8]也叫卫东(徐洪森)。

[9]早年的政策如此包容,以至于我们听说1955年,康区有个参与叛乱的贵族被打败释放不下17次,而且他的社会地位不受任何损害。在后来范围更大的农奴主叛乱中是否还会有第18次,他身上还会发生些什么,我不得而知。

[10]其中一些人是日喀则班禅朗玛岗的札萨拉敏·益西次钦;扎什伦布寺的活佛生钦·洛桑坚赞,哲蚌寺的堪布拉珠特克([译者注]原著中为“Kampo Landrup Tokay”。)及康区德格前王子、达赖部队里的代曹德格·格桑旺堆。

[11]其余较早释放的人中包括一位官衔为札萨的冉巴([译者注]原著中此人名为“Remba”。)及另一名藏军代曹卡那([译者注]原著中此人名为“Karna”。)。

[12]新华社,北京,1977年4月10日。

[13]帕巴拉1970年2月成为拉萨新成立的“国外藏胞接待委员会”的主席。

[14]新华社,北京,1978年12月31日。

[15][译者注]马德拉斯,印度第四大城市,1996年官方更名为“金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