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九章 工业——从无到社会主义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轻喇嘛中培训藏族工人和技术人员。1976年,奴隶出身的藏族妇女卓玛央宗担任夺底电站的负责人(1965我年见到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刚受过培训的新技术员),纳金电站的负责人是秦水金。

截至1976年,运营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沃卡、林芝和其他地方的西藏国营电站总发电功率为2.5万千瓦。(到1982年底,这些电站和雅鲁藏布江支流上的新电站总发电功率为3.62万千瓦。)很多工厂自己也发电,44个县有自己的简易电站,公社和生产队管理的小型电站数量众多。

在生产和文化方面,小电站的重要性不可低估。白天,它们给脱粒机、扬谷机、饲料粉碎机等其他农机提供电力;晚上,它们给居家、会议、阅览室、政治学习班、识字班、科技班和业余戏曲班提供照明用电;小电站也使地方广播、电台转播和巡回播映队的电影播放成为可能。对于西藏的农村生活而言,这些都是寓意深远的变革。

截至1978年底,西藏全区有500座类似的微型电站;到1981年年中,微型电站数量迅速增长为900多座。这些微型电站和大型电站为1300多个生产队提供电力(在西藏,生产队是公社的直接下级单位),占到全区生产队的1/7,总发电量是1976年发电量的两倍。村级小电站在县、地区和拉萨的大电站基础上又增加了1万千瓦左右的发电容量。1981年,西藏全区水电发电容量为7.69万千瓦(1965年只有1万千瓦)。1980年实际供电量是1.75亿度(1965年是0.304亿度)。

尽管水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冬季水流量减小,水力资源供应并不稳定。有些新电站开始用煤发电,还有些电站则开始用油发电。在拉萨以北的羊八井(一个牧场),一套试验性地热发电装置于1977年建成,发电容量为1000千瓦。1981年,第二套发电容量为6000千瓦的地热电站又在建设之中。负责这项工程钻井任务的钻井队由藏族工人索甲领导,他们克服了巨大困难,其中包括克服滚烫气流的喷发难题,并因此获得自治区和全国的嘉奖。现在,勘探和钻井工作还在继续,已经发现几十个地热地点,西藏很可能会大范围使用地热资源。

随着可能性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可以利用雅鲁藏布江发电,其潜在发电容量约为2亿千瓦,跻身于世界大江发电量的前列,在国内仅次于长江。[3]

位于拉萨的西藏自治区电机厂规模不大,但发展很快,它加快了西藏的农村电站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该电机厂1972年开始运营,到1976年,已经累计生产了1200多台发电机和小型马达(5.5马力的用于脱粒机、扬谷机和灌溉用水泵)。其现在正在生产农用小型电站配套设备,包括一台40马力的涡轮机和一台20千瓦的发电机,还计划生产功率为200千瓦的大型发电机和变压器系列。一个生产绝缘体的工厂建设也在计划之中。几年之内,西藏约1900个公社有望每个公社至少有一个本地电站,并配有辅助机械装置。

从前,西藏没人知道煤炭。西藏北部的土门格拉(位于那曲安多县)气候寒冷,没有植被,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里发现了煤炭。1959年民主改革后,在内地工人的帮助下那里开始了煤矿开采,西藏历史上第一批藏族矿工是在那里接受的培训。截止1976年,东部的昌都,拉萨附近的东嘎,西部的日喀则和阿里都有煤矿在开采;县、国营农场和其他单位也在采掘他们自己的小煤井。但正式矿工只有1000人左右,绝大多数是藏族人。1978年2月,据新华社报道,西藏的煤炭产量一年内增加了26%。

一个障碍是,截至当时,西藏发现的煤炭不适合焦化,也不适合熔炼西藏的铁矿石,而西藏的铁矿又大多是富铁矿。但西藏的煤炭也有其他的工业用途和家居用途,如成为拉萨水泥厂生产的原材料,混凝土大楼、桥梁、涵洞和大坝的修建都在使用西藏水泥。

矿工里面也有妇女的身影。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澎波国营农场,我们发现她们在上班,而且工作是管理立井。立井虽小,但通风良好,有电照明。煤矿办公室的旗子上绣有这样的标语:“抛开禁忌!”“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也的确在做爆破、挖隧道、挖煤和运煤等工作,这真是引人注目的新迹象。

西藏石油的储量也已经探明。

做饭和加热管道用水等小规模的太阳能利用已经进行了十年,太阳能的其他利用也正在试验之中。西藏绝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左右,是北京日照时间的两倍多,而空气稀薄、湿度小、尘埃少更为太阳能的利用带来了便利,[4]未来太阳能的利用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

西藏矿物燃料和木材燃料缺乏,大水电项目受到投资基金和基础设施缺乏的限制,小水电项目受制于山谷地形,地热资源又太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太阳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在牦牛粪作为唯一燃料的广袤高海拔牧场,太阳能也处处都有。实验表明,在西藏的环境下,即便在冬季的晴天里,一平方米太阳能板才可以烧开五公斤水,两平方米太阳能板可以像加热到240度的烤箱一样,每小时烤制2.5公斤未发酵的面包。专为农村设计的小型便携式热水器和烤箱两用机,能够让西藏人制作他们最喜欢的酥油茶,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及其衣服保持干净。同样试验成功的还有小型太阳能发电机,适用于山顶部队哨卡和牧区牦牛羊群的围栏供电。太阳能民居也正在设计之中,在漫长的寒冷季节里,村民可以在温室里种植蔬菜。这些事情很快会给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在一些地方,风能的利用也在开展试验,未来风能将会成为另一种能源来源。

※※※

随着粮食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加上对劳动力不足的担心,新生的西藏人民公社急需能节省劳力的农具和机械。

20世纪70年代末,西藏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农机工业发展的地方政府部门。国家给自治区、市、地区、县等各级工厂提供了成百上千的车床、刨床、研磨机、钻头、金属压力机和剪切机等机床设备,每年工厂还有几十名工人被送到大学、国内同类企业参加农机工程师和驾驶员的培训。此外,林芝的新农牧学院以及17个工厂技校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在工作中,技术熟练的教技术不熟练的,任何单位遇到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可以和本行业其他单位人员交流或临时进行人员交换。

拉萨农机厂是西藏最大的农机厂。不同于那些从内地搬迁过来的工厂,拉萨农机厂是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中,从地方手工作坊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1961年,昔日农奴组成的小互助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全市范围的金属木器制造合作社,有140个成员,制作一些简单工具和家用器具。1970年,该合作社和另外一家能修理自行车的合作社联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市农机厂。

1976年,农机厂167名职工中,70%的职工是藏族,其他则是汉族,一些人是从东北黑龙江省一个农机厂派过来支援的,还有一批志愿支边的学校毕业生,他们跟着藏族工人当学徒。工厂五个车间主任或副主任都是藏族,工厂革委会两位副主任也是藏族,一位是35岁的平措扎西,他父亲曾经是农奴电工,因为没能给达赖喇嘛修好废弃的英国建造的电站而被关进监狱,最后还是被解放军救了出来。另一位是48岁的平措顿珠,曾是山南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