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十三章 牧区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过路费。同一时期,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所有加工或出售的农牧产品一律免除工商税。对于自愿出售他们产品的,国家提高对这些产品的采购价格,但是国家却一再降低销售到这些地区的工业产品价格。

关于修建堤坝和其他公共设施,不存在要去动员的问题。

政府给予畜牧养殖地区资金援助以扩大他们的养殖数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这项拨款政策中,西藏每年都可获得数百万元。最近颁布的一项政策是,从今年起直至1985年,政府每年的拨款要比上一年度增加10%。

国家也帮助牧区引进科学技术。在西藏,一整套包括牧场灌溉、施肥、除病虫害、种植改良菌株在内的体系即将实现。到1970年底,以群为单位计算绵羊,已经有500群,每一群都有牲口棚(包括特别为羊羔准备的防护棚)。牛有100群,也有牛棚等。在这种安排下,每一群牛羊需要600公顷的专属牧场。每一个放牧基地应该有供水保障,并配有一些机器。1980年的宽松政策是如何影响这些具体规定的,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尚不清楚。

国家对公社和生产队小工厂的投资也增加了。自治区政府包揽了公社和生产队中小学的全部开支。

宽松政策、减负和拨款援建有一个总目标,那就是激活非营利性的农村牧区手工制品的交换渠道,一些这样的交换曾因极“左”路线和严格的计划而受阻。现在宽松政策、实施援助就是要激发集体和个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最后,在西藏,当单方面强调粮食作物尤其是小麦的种植量后,畜牧养殖比以前压力更大。西藏的土地主要以牧区为主,即使在农区也有部分牧场,这是由它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畜产品是人们衣、食、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工业原料以及同中国内地所进行交换的支柱产品。在西藏现代化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牧区经济现在及未来都是加快现代化进程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潜在因素。

在采取经济措施的同时,畜牧业方面的科学技术援助也在进一步增强。

牲畜的品种也改良了。1977—1978年,西藏有37.8万只半细毛羊,所剪羊毛量相当于以前的粗毛羊产毛(现在主要用作织地毯)量的2.5倍。为了提高产毛量,该区已经成立了250个人工授精站,也培训了一千名技师。根据新华社1980年的一则报道,已经有好几个外国品种的羊能适应西藏的气候条件,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品种及英国的莱斯特羊和苏联的茨盖绵羊。能直接适应西藏气候条件的是瑞士的西门塔尔牛。

青海的高原状况和西藏一样,青海已经开始用赫勒福德牛的冷冻精液来为当地的母牦牛授精。这些母牛所产的子代牛,不仅遗传了父系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的特征,同时也保留了母系耐受度高、生存能力强、只吃粗糙的食物也能存活的特性。青海纯种牦牛肉和杂交牦牛肉已经在香港觅得赏识它们的市场。这也许预示着西藏的养牛业和肉产品的新篇章。

杂交的牦牛,比起以前的纯种牛,不仅产肉量平均增加了70%,产奶量也增加了2~3倍。

对牧业利好的消息是西藏引入了冷冻肉技术。例如,拉萨的一个冷冻厂,储肉量为3400吨,按人均年消费39公斤肉算,该冷冻厂就能满足城区12万人的牛肉消费。

全国范围内,1979年4月在另一个大牧场所在地区内蒙古召开了一次有关草原生态的专题会。随后将立即设立专门的研究基地来为全国2亿公顷的牧区服务。这些基地将在防止牧场退化、控制有害动物和虫鸟、改善及提高牧场利用率等方面寻求更好办法。所有这些措施都将促进西藏牧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注释:

[1]按照绵羊来算(一头牦牛相当于6只绵羊、一匹马相当于25只绵羊、一只山羊相当于半只绵羊),县里平均每人71只绵羊。其中有14个组人均超过100只绵羊。

[2]后来,这种没收被认为是犯了极“左”路线错误。只要牧主不参与叛乱,就继续对其实行赎买财产的政策。在实际的操作中,这意味着他们会分期收到未付清的赎买款,而他们的牛不会再被没收。

[3]20世纪70年代后期,强加在以前的富牧和牧主身上的限制条件废除了——只要他们没有从事反社会主义活动。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能在公社里做领导干部,因为在这里真正的力量是以前的穷苦人民。但是他们孩子会受到和其他公社成员的孩子一样的待遇——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进入任何领域工作,也包括入党,只要他们表现合格。



文化教育领域的

革命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