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十七章 世界屋脊上的科学研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78年,西藏已经有9个地区级科学研究所——覆盖农业、养殖业和兽医科学、地质、气候、传播和医药几个领域。专业科技工作者里有大约2600名昔日的农奴和奴隶。

23个县(共70个)有他们自己的农业研究中心。农场和牧区的公社及生产队有实验小组2100个。

※※※

20世纪50年代初西藏和平解放,其迎来了由中国科学研究院派出的第一支考察队。从那时起西藏就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1973到1977年间,更大的一支考察队——新中国成立后第六批——持续在西藏对青藏高原进行综合考察。考察队队员研究了地壳的表层和内部结构、古代动植物、冰川、地热、土壤、森林、牧场、水资源和西藏的自然带划分等。

1980年,中国开始出版有关此次西藏考察结果的系列图书,共32卷。[1]地图:1980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了西藏的新地图。比例为1:3,000,000,它纠正了旧地图一些不准确的地方,比如标得过高或过低的海拔高度,收录了一些以前未在地图上标出的山脉(最显著的改变之一就是标出了新近查明的长江——也称作扬子江——的源头),还标出了一些重要湖泊的正确位置和名称。由于从东南部的草原到中部灌木丛生的洼地及西北的沙漠采用了渐变色,整幅地图的地貌数据看起来非常清晰。[2]

高原起源:根据板块学说,科学家们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地——是由于印度洋海底延伸抬高而形成的。这一过程推动承载南亚次大陆的板块向北移动并和欧亚板块碰撞,最后导致地壳隆起。这两个板块的连接处大致就沿雅鲁藏布江分布。

“世界屋脊”曾经是浩瀚的远古大海(特提斯或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这一点已经被大量在此地域发现的有脊或无脊海洋生物化石所证明,这些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4000万至几亿年前。后来一些区域,例如今天的昌都,慢慢变成了潮湿的低地,恐龙曾在这样的地方盛极一时。

有些化石和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洲的化石非常相似,这也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部分资料是第一次从北坡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3]的科学家提供的,这些科学家中有藏族人也有汉族人。外国人把珠穆朗玛叫作Everest。

冰川,动植物群:以前许多科学家认为,青藏高原被250万年前,即第四纪的冰雪所覆盖。因此,他们认为西藏的古动植物种群已经绝迹,现在的物种也非常有限。然而考察队收集到了10万种现存的高等植物、鸟类、动物、昆虫、鱼类和水生物的样本。这改变了以前有关古代和现今西藏植物种类和动物资源的认识。考察队还发现西藏的植物群和东亚及北美的极为相似,这似乎表明青藏高原是北温带一些重要物种变异和进化的中心。

《阿里地区动植物》一书共4卷,共列出了349种或亚种的植物,91种鸟类、5类动物、2种鱼、2种爬行动物。以前只识别出50种。[4]

水资源:据估算,雅鲁藏布江的水电潜在资源大概为1亿千瓦。[5]其他河流和湖泊也做了电力、灌溉和工业用水方面的研究。

金属和矿物质:西藏的金属和矿物质非常丰富。欲知详情,请见第19章结尾的“关于西藏新发现的矿藏资源”。

盐湖:青藏高原的盐湖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都要多。从六世纪起,藏族人民就从盐湖里提取硼砂,并用其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进行交易。对西藏西部和北部海拔超过4500米的50个盐湖的研究表明,西藏盐湖里的钠、钾、硼、镁、锂、铷、铯、溴和放射性铀及钍的含量都很高。科学家们设计出一种用二氧化硫直接从硼矿中生产硼酸的方法,还设计出提高钾肥生产的工艺。这两种方法现都用于生产。

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北部和冈底斯山脉南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是世界上无可匹敌的地热活动最密集和丰富的地方。关于西藏的第一座地热发电站,见第317页。

永冻土研究:青藏高原永冻土达20~88米厚,其中一处从青海的格尔木向西藏北部的那曲绵延600公里。[6]这也是修筑青藏铁路时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1979年,这条路修到了格尔木,距青藏铁路的起点西宁有834公里。(1979—1980年,更多详尽的资料通过卫星遥感计算技术获得。新科技有助于提高冰川库存,为公路和铁路修建选择理想的路线以及计算消融的冰雪流量。所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中国制造。)[7]

木材资源:西藏的森林覆盖面积在中国趋于前列,森林覆盖面积超过西藏的地区只有中国东北的兴安岭山脉地区和西南滇川交界处的古森林地区。

农作物起源:野生或半野生的青稞和小麦,均在青藏高原各个地区有所发现,这一点也为这些物种在世界的起源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

史前人类:位于海拔4500到5200米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证明了人类在西藏已经居住了很长时间。遗址中的石器时代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和黄河流域的文化相似。

1978年,通过碳14技术,考察队在昌都发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遗迹,包括3座房子。其中一座和现代西藏房屋非常相似,人住在第二层,底下是牛圈或羊圈。还发现了一些石质的手工制品以及陶器和骨针,工艺非常精巧。西藏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以放牧或狩猎为生,也有一部分人从事农业劳动。一些细石器的制作工艺和建筑技术与中国内地非常相似。玛瑙贝表明西藏和孟加拉湾或印度洋地区有贸易往来。

几个地区还发现了更早时期(旧石器时期)的遗迹,这表明至少1万年前人类已经在西藏广泛活动。旧石器时期的一些手工制品和北京、宁夏、湖北、四川等地发现的石质手工制品非常相似。有一件物品是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地区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旧石器时代遗迹最高的地方。这也表明那时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天气、水和草)比现在的要好,海拔也没这么高,同时证明喜马拉雅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渐渐隆起的。

1980年的国际论坛:1980年5—6月间,青藏高原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会后,许多中外(来自15个国家的70名人员)与会者前往西藏。他们分别递交了地层生物学、地震地质学、生物化学、动物学和植物学方面的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拓展了以前所认识到的印度板块是在亚欧板块上方向北隆起而不是在其下方的假说(这一点和以前所持观点不同)。

中国科学家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青藏高原从南到北以三个深断层为界,可以分成4个地层区11个亚地层区。这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分层法。与会外国科学家说,支持这一论断的中国科学家们分析严谨,一丝不苟,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东道主的中国科学家也对外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问题上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世界学术界对此主题兴趣很大,因为“世界屋脊”在地质、生物、气候和地理现象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解决地球上许多领域理论问题的重要地区之一。

宇宙射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