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访扎什伦布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气势恢宏,传统上是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同样的转变。带有金顶的扎什伦布寺建于1447年,殿堂的建筑面积共计30万平方米。最多时寺里约有4000名喇嘛,还掌管着其下各个分支寺院9000名喇嘛。扎什伦布寺曾经管理着5个县,拥有庄园68个、牧场62个,有农奴家庭3.3万户(超过16万人),这差不多相当于日喀则地区1959年前人口的3/5。

扎什伦布寺有着庞大的官僚机器——20个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功能是征收劳役、税负、放高利贷以及实施其他剥削。该寺每年向人民强行征收大约3000吨粮食和124吨酥油的贡物。

寺里穷喇嘛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与农奴所受的一样。每人都有七八种劳役,要遵守300多条规则。如果他们让上级不高兴,就会遭到毒打。最近的一次是在1958年,一个穷喇嘛乌都穆顿因这样的原因挨了5000鞭子,一次“冒犯宗教”挨1000下鞭子(事实上,他只是没有顺从上级)。他被打到半死不活,逐出了寺门。

从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藏到1959年平息农奴主叛乱,封建压迫并没有任何减少。一个原因是统治阶级害怕人们会“失控”,另一个原因是日喀则地区独有的,那就是一些僧俗官员重回日喀则后剥削更为严重。这些官员30年前曾被十三世达赖喇嘛剥夺了收入并赶往了青海,他们此次回来后想要弥补自己30年来的收入损失。

由于班禅额尔德尼和他的追随者并未公开参与1959年的叛乱,因此他们在地方上的权力持续时间较长,扎什伦布寺的民主改革比拉萨的也要晚一些。

民主改革前,喇嘛们不能种庄稼也不能成婚。民主改革委员会主席阿旺尼玛1976年告诉我们:“我们中很多人都想参加生产劳动并过上正常的生活。但是寺院里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如果穷喇嘛在去看望农民亲属或亲戚时干了一点点农活,回到寺院后肯定会受到惩罚。即使你在帮自己的阿爸或兄弟犁地,也要偷偷摸摸地在没有人看的时候做。

“民主改革中,根据宗教自由的政策,僧人可自愿选择是否还俗,扎什伦布寺的僧人从4000人减少到1980人。留下来的那些人开垦了20公顷荒地,种了15吨粮食。为了使用和生计,我们还买了11头牦牛、55头耕牛、22头驴和马及298只羊。”

穷喇嘛开始真正地生活,而不再仅仅是生存。在封建旧社会,每位喇嘛每月本应分得1藏克(14公斤)粮食,但实际上只能领得9公斤掺杂了其他东西的粮食,而富喇嘛却可以领得100公斤或者更多的粮食。钱上,穷喇嘛每年只能领到6~7元,而他们上级可领得比这高10倍、20倍甚至100倍的钱,级别越高,领得越多。剥削的一种方式就是强迫贷款——利息高至最后偿还的钱要比原来借的钱数高出好几倍。还有数不清的禁令——不许喝酒、吃鸡蛋、吃洋葱,当然也不许和女人来往。所有的禁令富喇嘛都可不受约束,然而穷喇嘛只要违反这些条令被抓住就要接受罚款或挨打,有时还被驱逐出教或流放,作为一种侮辱受罚者的手段,有时还让他们倒骑在牦牛上。这再次证实了河口慧海所记叙的事实(直到最近我才拜读),“贵族僧侣都有妻子,虽然他们并没有合法结婚;他们中大多数人将妻子安置在别处。”他也写到许多上层喇嘛经常喝酒,尤其是在扎什伦布寺。对于下层喇嘛是一种法律,而对上层喇嘛是另一种法律。

民主改革后,穷喇嘛每月能得到国家分发的13公斤粮食、1千克酥油、一些茶叶和副食及4元钱现金。从1961到1973年,国家这样分发了370吨粮食和150万元人民币。

1973年,扎什伦布寺的僧人们开始像一个公社一样发展经济。1974年,在分给他们的6个农场和一个牧场上,他们生产出足够消费的粮食、酥油和其他奶制品。他们说,“我们高兴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变好了,还因为我们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那一年,他们耕种了110公顷田地,收获粮食216吨,其他副业获得15.6万元的收益。副业收益来自一家小型钢铁厂、面条厂、果园、四个蔬菜温室大棚以及木工活儿和建筑工程。每位僧人平均分得粮食249公斤,人民币214元(最高的可分得275公斤粮食和284元人民币,最低分得230公斤粮食,165元人民币)。个人的现金收入还不包括国家每月依然拨给每位喇嘛的4元人民币。有一位僧人,一辈子都在受穷,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他在1973年挣了不少钱。这辈子从未见过这么多钱,他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挣了那么多,他还特意询问会计是不是算错了。

另外,喇嘛们对农业科学也越来越有兴趣。1976年,寺院里的每个生产队都有了自己的实验小组。他们研发出适合他们土地种植的新品种,苹果、大枣、核桃和葡萄以及蔬菜的效果都不错。

扎什伦布寺有两台常规型号和三台小型的拖拉机,还有一些柴油水泵和其他农业机械,这些设备是喇嘛们用他们的劳动所得购买的。另外,国家也拨给他们两辆卡车、一台小型磨面机、一台饲料切碎机和一部放映机,他们自己都能操作这些机器。

104名因年老而失去劳动能力的喇嘛也得到了赡养。由于扎什伦布寺本身就是被保护的遗迹,另有18名僧人领着国家发的工资在这里做管理员或修复员。我们看到他们中有人在很专业地修复着佛像或给褪色了的佛像重新镀金。

在统一战线的人物中,强巴赤列在7岁(现在他37岁)时被认作是转世“活佛”,现在,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画匠和褪色壁画修复员。他也是日喀则地区宗教委员会的委员,该委员会现在主要致力于经文研究。他告诉我们,“在民主改革时期,我持怀疑态度,也有很多顾虑。现在我认识到宪法所说的‘有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的确如此。那些想留在我们寺院里的人可以留下来,想走的也可以走。以共同的政治方向为基础,信教者和不信教者也可以团结起来。”

扎什伦布寺统一战线的另一缩影是旺堆珠巴,现在年近五十,8岁起他就做喇嘛,如今是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他是一名经文专家(格西),现从事经文的保护与修复的工作。

与在哲蚌寺一样,我们也询问了那些还了俗的年轻喇嘛现在的生活状况。答复是:50%的人成为农民,40%的人成了工人,其余的人从事其他职业。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在扎什伦布寺院墙外见到了一些在日喀则农业机械厂上班的工人(本书他处有介绍)。尼玛扎西,以前是扎什伦布寺的喇嘛,现在是西藏一个著名桥梁建筑队的领导。

和哲蚌寺一样,扎什伦布寺许多以前的喇嘛现今都成了干部,其中一人现在是日喀则地区商业局副局长。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