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从“东方会议”到“济南惨案”(24)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928年5月22日 中国江西

湖南与江西交界地段,一座南北走势的山脉巍峨而起,古木森森,陡壁悬崖,飞泉瀑布,山道崎岖,这就是罗霄山脉。

茅坪,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麓的一个村庄,今天迎来了盛大的节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从5月20日开始,到今天闭幕。

身材高大、脸庞消瘦、头发老长的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对到会的60余人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现在将要进行会议最后一个议程——选举边界党的第一届特委会成员。

毛泽东坐在会场外面一条粗糙的木板凳上,乐呵呵地同脸色黧黑的朱德等人谈天。在他旁边的小土墩上,蹲着个矮瘦粗眉的小青年。

“你这个林彪有出息没得?‘彪’字三只虎,老虎离开大森林还有活路?”

几个人不由点头。

被唤作林彪的小青年满脸通红,喃喃地说:“我才提过一回,你却记得这样牢。”

“受不了吧。你是年轻人,革命的担子要往你们身上压,不敲打敲打还行?看看人家朱老总,年纪比你大一倍,革命热情也比你高一倍。还有小罗子,罗荣桓,从湖南浏阳文家市跟着我上了井冈山,脚上连草鞋都没有穿,茧子比铜钱还厚,但从不哼一声。”

“小林总的来说还是相当不错。打仗勇敢,脑子灵活,是员虎将。”满脸憨厚的朱德,走过去拍拍林彪肩膀,温和地说。

“响鼓还用重锤。我希望他不仅顶一只老虎,而是三只,真正的‘彪’。你们都知道我是什么心情?人才缺乏,真能干事的人才奇缺得很哪。”

相对于林彪等一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三十五岁的毛泽东在整个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都算得上年龄较长的,仅少数几个人除外,颇有长者风度的朱德只比他大七岁。

然而自1921年至今,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一直很不稳定,没能获得普遍的理解和尊重。

那是何等苦恼。他怀着一腔热血,要改造旧的中国与世界,建立新的、更加公平公正的中国和世界。通过这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改造运动,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充分实现。

他却总是找不到准确的切入口。投身旧军队不能解决问题,去北京大学工作也解决不了什么。原以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可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却发现还不完全是这样。党内有党,党外有派,大知识分子出身、不少还吃过洋面包的党内高层领导人不买他的账。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写的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但具体如何实现,各有各的想法。

他还失望地发现,共产党党内也缺少民主,家长作风十分严重。

岳飞《满江红》词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转眼,自己就是三十出头了。功名者,革命、党、国家、民族、阶级、个人前途之结合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懂什么?一个老农民。狭隘,偏激,还好认死理。”毛泽东自己也能听到这种评价。

没错,他父亲是农民,自己也种过地。他来自农民,懂得农民,且时刻想着农民。他坚定不移地认为,在拥有数亿农村人口的中国,谁想取得政权,必须依靠农民。

为什么?一是中国农民人数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二是中国农民易满足,好使唤。从刘邦到朱元璋,中国历代王朝更替,谁能离开农民起义?什么工人阶级,中国哪来成熟的工人阶级?连小市民的数量都十分有限。

入党以来的几年里,他干的几乎都是和农民有关的工作:亲自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撰写考察报告,担任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还当过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甚至在做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时,也没少讲农民的事。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者当然都是农民。后来起义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他又领着剩余的不足千人的起义农民军战士上了井冈山。

他走的是历代农民起义领袖走过的“占山落草”之路。

这是一支由他亲手创立的队伍,就像蒋介石当年有他的黄埔军校学生军一样。

他没有从红军士兵做起,却一下做了红军的将军。

半年光景,这支队伍越来越大。看,井冈山的里里外外,都是红军的地盘。红军的人数已增至万余,枪两千余支。其中包括朱德和陈毅4月从湘南带来的参加南昌起义败退后剩下的部分人马。这支合并后的队伍称作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现在,毛泽东的心情和以前大不相同,感觉特别踏实。

海拔一千多米的井冈山,陡峭奇峻,只有五条道路可达山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颇似隋朝末年的瓦岗寨。毛泽东熟悉历代农民起义的各种史料,对李自成的流寇思想最不欣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