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文的撰写和修改(6)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2.《编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纪实》。发表在《光明日报通讯》1986年第6期(总97期),署名辛广民。

马沛文撰写的文章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的前前后后》(1978年7月24日在首都举行的全国哲学讨论会上)。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及其影响》(1988年5月6日在《光明日报》社召开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10周年座谈会上)。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前前后后》(1988年5月12日《光明日报》)。

以上第1、2篇收进《放言集》上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4月出版;第3篇收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王强华撰写的文章有:

《杨西光与第一篇“真理标准”文章的发表》,载《炎黄春秋》杂志1995年第5期。

陶铠等撰写的文章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纪实》,此文为前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中的一篇。

2.《真理标准讨论始末》,陶铠、张义德合写,《中南海的前前后后》书中的一篇,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

3.《走出现代迷信——真理标准讨论始末》,陶铠、张义德、戴晴合写,刊登在江苏的文学双月刊《钟山》1988年第3期。后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以上各篇文章所讲情况有详有略,且大同中有小异。现在我将所列第一篇的一大段摘录如下,因为这是集体撰写的,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有关的情况。同时,我也作一些必要的补白。

(1978年)4月初,理论部主任马沛文送给杨西光一份拟在4月11日刊出的《哲学》专刊的大样,上面有一篇署名为胡福明,题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的文章。此文是报社理论部王强华约请南京大学胡福明写的有关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一篇文章。胡的稿子是1977年10月左右寄到报社的,原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由光明日报理论部同志作了修改,经胡福明看过后,于1978年1月14日发排,印出小样,后经过五次修改,第五次修改时题目改为《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在五次修改过程中,第二和第五稿,是经胡福明看过的。其他几稿是理论部的同志修改的。第五、六稿,是由马沛文、王强华修改、定稿的,最后的一段是新写的。这篇初步改定的文章既提出了真理的检验标准,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的观点,批判了“四人帮”,接触到拨乱反正的问题。杨西光审阅大样时,认为文章提出的问题很重要,但此文联系当时的实际还不够有力,要进一步触及当时影响拨乱反正的一些思想障碍,要提出冲破禁区这样的现实问题;而且认为真理标准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因此,他给马沛文提出了两点处理意见:第一,文章要改,要针对在理论和实践关系问题上的一些混乱思想,作比较充分的论证,使文章更有指导意义;第二,这个问题大,和各方面都有关系,文章应当从《哲学》专刊上抽下来,再认真加以修改,改好后在一版上发表。

杨西光和《光明日报》其他同志着手改写文章不久,约在4月10日,得知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孙长江正在写相同主题的文章。恰好这时胡福明也来京参加一个会议。4月13日晚间,杨西光邀请孙长江、胡福明、马沛文和王强华,共同讨论了这篇文章,认为要保持原稿的长处,并议定了修改意见。

这次讨论后,胡福明曾在4月14、15日改了一次,由于他急于离京,没有来得及把讨论的观点全部反映出来。马沛文、王强华后来根据杨西光和会议讨论的意见接手修改,才把上述观点基本体现出来了,这就是4月20日的改稿。这个改稿于21日送孙长江修改。后约在4月23、24日,马沛文、王强华和杨西光又一次进行讨论,再次进行修改,又一次把改好的稿子送孙长江。

20日和23、24日的改稿比前几次的改稿增加了内容,为这篇文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一,文章的结构由三大段改为四大段。第二,文章的思想性和针对性前进了一步。第三,文章突出了邓小平关于要完整地、全面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观点,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第四,文章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第五,文章的结尾部分分量加重了。

这个期间,杨西光还到党校同吴江、孙长江交换过意见。大家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认识是一致的。吴江认为,4月20日的稿子写得有勇气,理论逻辑上差些,要理好,并加以提高,杨西光提出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要永葆其青春的观点。之后,孙长江以原来文章与这次讨?的意见,和党校原拟写的文章草稿为基础(在3月间向马文瑞汇报过的)修改出稿子,再经吴江修改,于4月27日定稿,送胡耀邦审阅。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