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中国农村改革政策的形成(11)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改革以后,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后,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各地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党的十六大以后,根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了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

2003年,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发〔2003〕3号),构建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原则和政策框架。在试点的初期,筹资水平比较低,人均筹资不低于30元,一般的标准是中央、地方、农民各出资10元;2006年提高到人均筹资50元(农民每人出资10元不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每个农民的补贴各提高到20元)。2008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提出,用两年时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筹资水平从50元提高到100元。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已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数达2679个,占应开展县(市、区)数的9817%,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935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超过8亿人,参合率为9105%。

近年来,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与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另外,近年来农村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改革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总体呈现健康发展局面。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作品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农村文化事业得到健康和较快发展。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已建立制度的地区完善制度,支持尚未建立制度的地区建立制度,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到2007年底,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各级财政共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20亿元,全年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91亿元,共有35663万人(16085万户)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二是探索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2007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171万人。全年共有392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比上年增加37万人。全年共支付养老金40亿元。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12亿元。2009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是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21号),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和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2004年首批试点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五省(直辖市)进行。2006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共安排476亿元、634亿元发放奖励扶助制度专项资金。全国奖扶对象为1866万人。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奖励扶助制度受益人群为13466万人;东部自行开展地区奖扶对象人数为5194万人。

四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2006年,国家重新修订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条例》,“五保”供养模式实现了农民互助共济模式向财政保障为主的模式的转变。截至2007年底,共有5257万(4924万户)农村五保老人享受到了农村五保救济,比2006年同期增长8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平均标准为14320元/人.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平均标准为19530元/人.年。2007年,农村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97亿元,比2006年增?98%;救助人次达到607万,比2006年增加77%;共资助29572万人参加新农合,比2006年增加998%。近年来,根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农村的灾民救助、残疾人事业、养老服务业、孤儿救助事业、慈善事业等也得到了明显发展,对改善灾民、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起到了明显的帮助作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