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 中国工业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7)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品的出口量不断增长,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据WTO统计,1980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额为8712亿美元,占世界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为080%;2006年为895433亿美元,占世界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为1084%。1980~2006年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950%,而同期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809%(见图2-8)。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都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WTO,2007)。

图2-81980~2006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情况资料来源:WTO Statistical data数据库(网址http://statwtoorg/)。

在中国工业品出口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结构也不断得到升级优化。在中国产品出口中不仅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而且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经过30年的发展,1980年,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为503%;2007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仅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1%。另外,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结构看,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并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中占有较高比重。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着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7011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576%。同时,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升高,并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中国办公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占全世界的1980%,其中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通信设备分别占2613%和2271%,机械和运输设备也占到1046%(见表2-7)。

表2-71980~2006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198019851990199520002006机械和运输设备843

(016)—10833

(089)31407

(162)82600

(314)456343

(1046)办公和通信设备068

(008)097

(007)3126(105)14506

(240)43498

(450)287331

(1980)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18638

(502)134507

(2613)通信设备————19508

(678)123615

(2271)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5352

(174)29209

(744)汽车产品063

(005)—258

(008)621

(014)1581

(027)14411

(142)注:括号中数字为该类产品在世界出口额中所占百分比。

资料来源:WTO Statistical data数据库(网址http://statwtoorg/)。

总体上看,中国的工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从贸易竞争指数(净出口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项指标的变动情况来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了上升的趋势(见图2-9)。

图2-91980~2006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指标资料来源:WTO Statistical data数据库(网址http://statwtoorg/)。

(五)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管理体制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机制已经成为工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工业管理的部门、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上,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管理体制的这些变化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为过渡期工业管理体制的调整;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第一阶段,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就是调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活力,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使企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从1979年开始,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放权让利,打破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为起点。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1982年,在第一次机构改革时,为了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按照行业进行联合和改组,相继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实际上,这是中国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用经济组织替代行政机构进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大突破。1988年,在第二次机构改革时,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例如,撤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销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同时,脱身于石油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和核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也相继成立。

在第二阶段,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线是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发挥市场配置经济资源的基础作用。

1993年,在第三次机构改革时,政企分开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国务院撤销了航空航天工业部,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轻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撤销以后,分别组建了中国轻工总会和中国纺织总会,率先退出政府部委序列,实现向行业协会职能的转变,部分行政职能转变为工业局划归国家经贸委。1998年,在第四次机构改革时,国家不再保留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电力、冶金、煤炭、化学、机械、电子等6个工业部被撤销,改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直属局。同时,军队、武警部队和公检法机关所办经营性企业于同年底全部移交地方,中央党政机关、政府各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所管理的企业脱钩工作也如期完成。这为政企职责最终分开和政府部门的职能转换奠定了基础。2003年,在第五次机构改革时,“政资分开”的思路得到了实现,国家又撤销了经贸委,成立了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自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有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2007年,在第六次机构改革时,国家启动了“大部制”改革,旨在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作用。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