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军的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复仇。法国人与其英国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
和约终于签订了,但是美丽的圆明园没有了。清政府终于屈服了,因为疯狂的英法联军扬言还要毁掉我们的故宫,他们尽管是"文明之师",但和强盗别无二致,既然已经犯罪,就不会害怕再犯下更大的罪过。
圆明园西洋楼的前面有一个迷宫,又称黄花阵,由矮墙圈成,中心是一个石亭。据说这里是中秋节皇上和皇后举行灯火晚会的地方。游人可以随意从一个口进去,然后走向中心的亭子。可是,人们在里面转来转去,很少有一次成功的。即便是从亭子走出来,也要费很多周折,转许多圈子,然后才会偶然碰上一个出口。
历史的迷宫也是这样吗?
一百多年来,英国人和法国人一直不断地在反思自己的罪过。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写道:"对于自己国家历史上这伤心不已的一页,所有中国人至今记忆犹新;这段动荡不堪的历史,充满着骚乱与疯狂。在法国,我们有我们的"记忆责任",这意味着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误和罪行,不论它们是他人还是自己所犯的。"
在圆明园的留言簿上,除了有中国人充满仇恨的尖锐言辞外,还经常有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留言。下面的这两句话是刊登在报纸上的:
"我要把在圆明园听到的、看到的告诉英国人、法国人,我们对中国人民是犯过罪的。""我来自曾经烧毁圆明园的那个国家,我为历史上他们的这种罪行感到羞耻!"
我还在圆明园里的一家书店买了一本法国历史学家、资深记者伯纳·布立赛写的一本关于圆明园的书,他在《致中国读者》这篇文章中充满感情地说:"那是10月里一个晴热的日子,到此一游却使我充满了怀旧的忧伤。圆明园几乎一片废墟,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更像一片苍凉的空地。不管怎样,我充满着愁绪。想到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犯下如此大罪,我怒火中烧,握紧了双拳。想到了法国人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不禁觉得自己也不免有罪。"
当然,我们不会因为那些英国人或法国人对自己的谴责和反思,便感激涕零,便前嫌顿释,便认为他们仁慈,便忘记我们的屈辱。但是,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除了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外,我们是否也应该检讨一下我们自己的责任?这种检讨不是为了给强盗开脱,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让悲剧不再重演。
一个没有反思而只有怨恨的民族,不会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